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楼主: 163l2UGS

ug8.0数控编程超级教程——金牌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看是否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4 d! w7 j. m, s4 C! ^2 S6 `
单击主菜单栏中的 2.jpg -→ 3.jpg -→ 4.jpg ,弹出点对话框,切换到圆弧中心/椭圆中心/球心选项,选择圆此时鼠标自动捕捉中心点,点击确认,把坐标原点定位在圆心位置。如下图4-2所示:
* W9 l9 ^! W. v. a7 e1 w$ J6 d 5.jpg
" n7 U" Y. N2 }0 `. v8 }2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4-14 20:07 编辑 " x1 j/ m# x+ z4 a) w8 O

) \7 X" C: _0 |0 a/ X第2步≡>定义一个新的工作坐标系,有十四种坐标系的构造方法。虽然有这么多方法但是常用的就几种而已。例如:我们要把坐标原点定位到凸台的中心顶面位置,操作方法及步骤如下:方法一:移动现有工作坐标系原点:点击主菜单栏中的 1.png 2.png 3.png ,弹出点对话框→切换到‘点在曲面上’选项→左键点击凸台上表面后,在点对话框中输入u向参数、v向参数均为0.5确认或中键退出即可,下图4-3所示。
; M2 c/ d. O* |# f* F* y( F: r 4.png 9 _# d+ R' W" p% ]7 e0 c3 O: h
& y, d4 y& k& M; z. E1 U9 n5 b' r
方法二:定义一个新的工作坐标系到凸台上表面中心位置:点击 11.png 22.png 33.png ,弹出构造坐标系对话框→切换到‘对象的CSYS’,左键点击凸台上表面选择后确认或中键退出即可。下图4-4所示。$ F2 v$ x8 ]+ u6 h. p
44.png
5 f: |. ?/ J3 u8 y. ^8 W' `
8 ~( z2 A$ V; `3 ^  q: T4 ~
第3步≡>改变工作坐标系的角度方位,单击 1.jpg 2.jpg 3.jpg ,弹出旋转坐标系对话框→绕z轴旋转90度,直接点击确认即可。如下图4-5所示:# ~1 G1 `* B. b7 N
4.jpg
+ A3 E+ L% M) Z) }; u3 E* k  l; w9 Q# s9 V  v9 D; s
③:加工坐标系:标示为:MCS。加工坐标系仅应用在编程加工中,下一小节讲解。& O+ S: G3 y  w2 D4 J9 `
④:参考坐标系:标示为:RCS。它是通过抽取和映射已存的参数,从而省略参数的重新定义过程。例如:当加工区域从零件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加工区域时,参考坐标系此时就用于定位非模型几何参数(如:起到点、返回点、刀轴的矢量方向和安全平面等),这样通过使用参考坐标系从而减少参数的重新指定工作。
+ _+ d: @/ X# s) c: \( z0 @- @! M! Y3 w9 @: p2 W: u
⑤:已存坐标系:是在模型空间中指示位置的一个标识。功能有限。2:加工坐标系(MCS):2 S* [9 Y3 h- y* O4 Q5 q% X
(1)、在UG编程中,在加工环境中:要对一个工件进行加工程序的编制,首要的便是定义加工的基准,而这个基准就是加工坐标系。即是说:加工坐标系是零件加工的所有刀位轨迹点的定位基准。在刀位轨迹中,所有的坐标点的坐标值都与加工坐标系直接关联。如下图:加工坐标系与刀位轨迹、加工坐标值的关系:
8 N5 [6 r; t* f3 ^' R- l5 v- Y# ^" f7 A) r; |" i
5.jpg $ ^/ \4 ?& ~9 r
* V4 r2 e5 g5 K1 g
其标示为:XM、YM、ZM。其中ZM比较重要,如果不另外指定刀轴方向,则ZM轴为系统默认的刀轴方向(这仅在固定轴中)。所以请不要误会,不要认为刀轴方向就是ZM轴方向。刀轴方向可以与ZM轴方向不一致(如在变轴铣中)。
0 |0 p/ r: m/ Q3 P6 R(2)、加工坐标系(MCS)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5 |$ D# e8 N4 s/ H2 \" W
9 `: G, ~6 i5 g7 r* C
加工坐标系(MCS)是在UG编程中建立的,是在电脑中建立的,那它是怎样被加工机床所识别的呢?% q2 Q0 G& p3 o5 U; W! M
①数控铣床以及铣削加工中心的3个移动轴的方向就是3个导轨的方向,即X轴、Y轴、Z轴。它们的方向是固定的。所以这就必须使加工坐标系(MCS)的3个坐标轴的方向与之相对应,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加工零件。即零件的摆放方向要正确。' L9 c8 ~$ v) q* T
②待加工零件毛坯分中:X轴向分中找到X0点;Y轴向分中找到Y0点;对刀:刀具参考点在Z轴向的Z0点;当然找中心的方法很多,上面仅是其中的较为常见的一种而已。  Y+ |; W# ~8 v5 ?1 d

, R4 t) f6 P5 b这样就把UG中的加工坐标系映射到了机床中,就能被加工机床所识别。(3)、如何在在UG编程中,在加工环境中如何定义加工坐标呢?
/ d& g7 z! l7 k
  P# k7 i+ @: @理论上说在UG编程环境中,零件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定义加工坐标系,但在实际中为了加工的方便与精确,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 a7 T- T' b①:首要的最好建立在易于操机者装夹找正和检验的位置。
1 f  _7 V5 Q& f, a" \( M②:尽量选在精度较高的零件基准面上(如果有的话),这样有利于保证精度、简化数值程序处理。9 Z8 p: s6 p! r( W" D: i
4 N; x" n) }5 @  R
③:一般情况下是设在工件的中心,上表面为Z轴方向上的零点即Z=0。④具体操作的步骤:
) U: L9 Z& ]/ S9 p* D* s8 ~9 B第1步≡>打开操作导航器对话框并固定后,切换到几何体视图中:双击MCS_MILL 6.jpg 图标弹出机床加工坐标系对话框,或者右键单击MCS_MILL图标后→单击“编辑”弹出机床加工坐标系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d& \; G2 ]  o' K4 A+ r! b

+ |; E6 F1 p7 n# K3 B" b" Q 7.jpg
; C) }) l% O8 Q% R4 y5 h3 c* J$ q! X2 K( E1 c# L, Q( A/ J
8.jpg 0 O+ W3 D$ p' R  W6 p% v0 }
! S" t$ y$ a6 V0 U
第2步≡>定义一个新的加工坐标系,有十四种坐标系的构造方法之多。第3步≡>改变加工坐标系的原点方位,单击指定方位图标 9.jpg 弹出“点”对话框,来指定一个点位置为坐标系的原点。
$ @1 u' u+ t; I# s- W+ u3 V第4步≡>旋转加工坐标系的轴向方位:在 10.jpg 对话框中 11.jpg 状态下:可以手动旋转坐标系。* h4 H" L' ?: R( t
从以上建立步骤来看,要建立一个加工坐标系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先定义一个新的加工坐标系(系统自动给定一个动态坐标系,一般就是利用这个)——→改变加工坐标系的原点方位(用点构造器)——→如果需要改变轴向方向,就利用旋转加工坐标系的轴向方位来达到需要的方向。下面就做一个练习来加深理解一下。4 R# u' V  k! y- D5 T* D  `: P
以上都是关于加工坐标系的简单和初步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这样来应用。学习过下面的知识后,你就会同意这个观点。3:怎样建立安全平面才是正确的:; ~( D- u0 L- L. Z/ \5 i
①:第一必须建立安全平面的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就是指──某一对象与定义这一对象的几何体相关,当几何体改变时与之相关的相关对象也相应的改变。- }+ G! H9 K9 n& c5 w1 Q8 R, y) M; \
②:设置数值时需注意“点”:即是说──在某些机床中它是这样来读取认识数字数值的:20─→如果后面没有点它就认为是2.0;如果有后面的小数点20.─→就认为是20。& j# C! x& @* c' A# O6 W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不出现错误、为了更加简便高效,而往往采用下面这个久经考验的方法:7 e$ w/ Q- \- I4 \$ h
练习5:建立加工坐标系和相关性的安全平面:  j1 L. S- d7 E: J" z+ q8 R  p
第一:首先定义工作坐标系而不定义加工坐标系,然后使加工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重合。因为:在讲到工作坐标系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些参数的定义(安全平面、预钻点、I,J,K矢量等)它们都是基于工作坐标系的,而非加工的坐标系。所以我们就使它们重合并统一起来。
; V1 a4 N/ J6 s- p( c
# i# S, s7 c+ a: F1*,打开文件X盘\lizi\02.part的文件:点击 12.jpg 13.jpg 立刻弹出 14.jpg 对话框,按照(下图5-1)的所示设置单击 15.jpg 按钮进入。首先打开操作导航器,图钉定好使之固定;─→点击 16.jpg 17.jpg 18.jpg 弹出“点”对话
7 Z# e" c0 w; u! q5 x框:选择使用“点在曲面上”指定UV参数并按下键盘上的Enter键,单击 19.jpg 按钮就定义一个以零件上表面中心位置为原点的工作坐标系,(下图练习5-2)所示。3 z- S4 g! I+ B& x5 O) E" K) l
6 {1 n% J9 {; D' N
20.jpg
8 {9 A- J) {  c9 D' e 21.jpg 3 @& E7 K! S& i3 ~' @0 `9 q

9 D! p. B9 s4 T. [2*,点击 22.jpg 图标切换到几何视图,双击MCS_MILL弹出机床坐标系对话框;─→点击CSYS 23.jpg 图标,切换到动态的CSYS,在参考选项里切换为WCS,点击 24.jpg 按钮即可就使加工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重合了。下图5-3所示。(注意数字步骤的顺序与提示)$ U: T# f: K: i6 f. ?9 ~  E
25.jpg 2 z) t$ n8 i! D- F/ ]; A
* N: c: P6 Z( f7 b: O
第二:定义相关的安全平面:使工作坐标系与加工坐标系“重合”了,这样就不必考虑不一致的问题了,这样就不会出错。这个方法大家一定要练熟,这个是最简单,最实用,最高效的方法。下面定义安全平面:
; F! V& ?7 q/ r; J* L6 S1*,在 26.jpg 机床坐标系对话框中点击 27.jpg 展开定义区,在 28.jpg 中:单击黑色箭头展开列表选择“平面”立即出现 29.jpg ──点击 30.jpg 图标弹出 31.jpg 对话框:选择 32.jpg 并在距离中输入60,点击 33.jpg 按钮2次退出对话框。这样就定义一个安全平面,见(下图5-4)所示。# N, h; p, m$ q

5 o1 p( K+ ?. ^. p5 b- A 34.jpg
, Q# a$ M/ p2 j( F1 j$ g2 r 35.jpg
2 j: g6 W& E" y. h* n
) r% {* p8 y) j+ y* I2*,下面改变零件上表面的高度,来观察安全平面的变化:进入到“建模”环境中(点击 36.jpg 37.jpg ),点击主菜单栏中
2 J3 S5 b% S2 V! f 38.jpg 39.jpg 40.jpg 弹出 41.jpg 对话框,选择拉伸特征点击 50.jpg 又弹出 43.jpg 对话框修改距离值为260.
, C* v- `3 \8 i& r& d# j+ \; J见(上图5-5)所示。完成后零件更新看到零件长高了(下图5-6所示)─→回到加工环境中:在 44.jpg 上双击,此时安全平面显示出来,可以看到安全平面已经低于零件上表面了。这就是:安全平面是基于WCS的,它与WCS坐标系有关而与零件无关。下图5-7所示。
9 [% Q+ a6 ^" y+ S/ v
+ L9 m4 k! L+ o' {) m% A- L 45.jpg
* \# c- O) W& Q- C 46.jpg   U& `7 U6 \4 P7 e% A
3*,下面我们来定义与零件相关的安全平面:再次点击 47.jpg 图标弹出 48.jpg 对话框:选择 49.jpg 鼠标选择零件上表面并在距离中输入60,按下Enter键后,安全平面显示出来。点击 50.jpg 按钮2次退出对话框。这样就定义一个与零件相关的安全平面,见下图5-8所示。# T4 \# `+ ^, z% K' C) G: P+ @
5 R6 _  H, F. e% h
51.jpg
0 C9 W2 X$ y) t( z/ r6 v) N
7 ]$ Y  M2 v0 b+ y5 k" z4*,再次回到建模环境中,重复之前的步骤定义距离值为180, 52.jpg 完成后零件更新─→回到加工环境中:在* m2 l. e' Z$ n- r! m) V
53.jpg 双击,此时安全平面显示出来,可以看到安全平面始终距离零件上表面60mm处。重复此过程修改距离为350,回到加工后安全平面始终也是距离零件上表面60mm处。图5-9所示。这就是相关的安全平面──与零件的上表面相关,当零件高度发生改变时,安全平面也随之改变。1 h0 I3 n; u0 w" }6 A6 {  a; p
54.jpg " i! S8 o, c' W$ q4 z. x# X

' F+ j/ V3 a# |% U+ ^$ k% Z" U. V/ n( T# }1 Z2 j

1 O, u* w& s9 r! w!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5-19 16:03 编辑
. a) m2 m& s3 n
$ ]# N, R. i2 M2 u6 `第3步≡>改变工作坐标系的角度方位,单击 111.png 222.png 333.png ,弹出旋转坐标系对话框→绕z轴旋转90度,直接点击确认即可。如下图4-5所示: 444.png & x) F, m- c) C! B
3 }6 p$ q' d) i9 A9 V
③:加工坐标系:标示为:MCS。加工坐标系仅应用在编程加工中,下一小节讲解。% a# W3 B& t, V5 |
④:参考坐标系:标示为:RCS。它是通过抽取和映射已存的参数,从而省略参数的重新定义过程。例如:当加工区域从零件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加工区域时,参考坐标系此时就用于定位非模型几何参数(如:起到点、返回点、刀轴的矢量方向和安全平面等),这样通过使用参考坐标系从而减少参数的重新指定工作。1 n; a7 H4 w/ _9 x2 H7 H1 R& ~" {
⑤:已存坐标系:是在模型空间中指示位置的一个标识。功能有限。
% l, t  ]. E8 D) E0 H6 v
& O- C# \! l( u; t# w

5 n9 T( k- r1 E+ V; h* {* |( T# Q

/ c: p4 n  _# k. K, E2:加工坐标系(MCS):
* h$ S' I0 i, a3 |(1)、在UG编程中,在加工环境中:要对一个工件进行加工程序的编制,首要的便是定义加工的基准,而这个基准就是加工坐标系。即是说:加工坐标系是零件加工的所有刀位轨迹点的定位基准。在刀位轨迹中,所有的坐标点的坐标值都与加工坐标系直接关联。如下图:加工坐标系与刀位轨迹、加工坐标值的关系:& r0 i/ G9 b9 F$ l. C: q/ {2 r& c" O& @
1.jpg
2 b% @/ {) u4 m" m
+ x3 r4 V' q6 x

( P- w) ]& H* d其标示为:XM、YM、ZM。其中ZM比较重要,如果不另外指定刀轴方向,则ZM轴为系统默认的刀轴方向(这仅在固定轴中)。所以请不要误会,不要认为刀轴方向就是ZM轴方向。刀轴方向可以与ZM轴方向不一致(如在变轴铣中)。
( h0 v6 S; n6 S( h& u/ s% E" W
(2)、加工坐标系(MCS)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
( ?% v" j% W4 G. a1 V6 a" B' A" S6 \- Y) W6 ~7 \: A
加工坐标系(MCS)是在UG编程中建立的,是在电脑中建立的,那它是怎样被加工机床所识别的呢?
% i  a) Y7 b$ q2 B①数控铣床以及铣削加工中心的3个移动轴的方向就是3个导轨的方向,即X轴、Y轴、Z轴。它们的方向是固定的。所以这就必须使加工坐标系(MCS)的3个坐标轴的方向与之相对应,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加工零件。即零件的摆放方向要正确。8 Z: i8 Z  b. g' L; z4 k, w2 Y
②待加工零件毛坯分中:X轴向分中找到X0点;Y轴向分中找到Y0点;对刀:刀具参考点在Z轴向的Z0点;当然找中心的方法很多,上面仅是其中的较为常见的一种而已。
9 C+ k- L& Q* @! t) F! c
8 S" R! `1 i1 t1 U% `- ]% t
0 A6 F4 y$ E% e3 h- b这样就把UG中的加工坐标系映射到了机床中,就能被加工机床所识别。(3)、如何在在UG编程中,在加工环境中如何定义加工坐标呢?& N, k- d, g) h
理论上说在UG编程环境中,零件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定义加工坐标系,但在实际中为了加工的方便与精确,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c* X, C9 R4 s. r
①:首要的最好建立在易于操机者装夹找正和检验的位置。# i5 R+ s  J% h' i% |- r7 ^& j5 m8 C8 D
②:尽量选在精度较高的零件基准面上(如果有的话),这样有利于保证精度、简化数值程序处理。
: i0 f  B4 e+ `0 e③:一般情况下是设在工件的中心,上表面为Z轴方向上的零点即Z=0。④具体操作的步骤:
% P7 Z& p6 f3 k8 X9 Q; @& ?- {1 ~; i+ K- h7 h

) `! o, Y( u8 N3 w, S第1步≡>打开操作导航器对话框并固定后,切换到几何体视图中:双击MCS_MILL 2.jpg 图标弹出机床加工坐标系对话框,或者右键单击MCS_MILL图标后→单击“编辑”弹出机床加工坐标系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4 [: A  g" H4 B, B1 n& p: a8 K8 \
  K% Z7 k1 M& }7 j
2 o: s% |! E% l7 ^  u
/ f7 ^$ B: V) [+ p0 M( W# e0 N 3.jpg 2 ^  C% _" `2 j, n1 D; M( k( |" c
+ V3 `: S: P0 i
4.jpg . f  J+ E# \. q* {# I4 E2 q+ k
' ^6 V. p; P$ v: W0 g
第2步≡>定义一个新的加工坐标系,有十四种坐标系的构造方法之多。' n1 H+ T. a# p7 I' s% T6 k
第3步≡>改变加工坐标系的原点方位,单击指定方位图标 5.jpg 弹出“点”对话框,来指定一个点位置为坐标系的原点。4 ?( h0 w  L$ d9 ?8 n, O& v9 p
第4步≡>旋转加工坐标系的轴向方位:在 6.jpg 对话框中 7.jpg 状态下:可以手动旋转坐标系。
$ k& ~) i1 k8 N5 z从以上建立步骤来看,要建立一个加工坐标系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先定义一个新的加工坐标系(系统自动给定一个动态坐标系,一般就是利用这个)——→改变加工坐标系的原点方位(用点构造器)——→如果需要改变轴向
- |" s* _! g2 ?5 L' t: W8 h! ^7 \+ H7 L8 I: A
( o0 }! ^- ?, I9 h+ T+ E4 M5 k
2 K8 _0 ^- M' G# F5 L6 `& H5 \  P
方向,就利用旋转加工坐标系的轴向方位来达到需要的方向。下面就做一个练习来加深理解一下。) V$ ]; ?( ?' \7 [( ~
以上都是关于加工坐标系的简单和初步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这样来应用。学习过下面的知识后,你就会同意这个观点。3:怎样建立安全平面才是正确的:) @: p3 C# c; g+ P
①:第一必须建立安全平面的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就是指──某一对象与定义这一对象的几何体相关,当几何体改变时与之相关的相关对象也相应的改变。
# n$ z7 U6 R/ B4 w' E, ~- A$ f" B②:设置数值时需注意“点”:即是说──在某些机床中它是这样来读取认识数字数值的:20─→如果后面没有点它就认为是2.0;如果有后面的小数点20.─→就认为是20。- J+ P( B) k: \; C/ O- y" w

) D/ U: p, u# m; V' }& Z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不出现错误、为了更加简便高效,而往往采用下面这个久经考验的方法:5 _- D: K: ^' x6 W" ^
练习5:建立加工坐标系和相关性的安全平面:3 c8 h8 ^6 ~* X" {
第一:首先定义工作坐标系而不定义加工坐标系,然后使加工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重合。因为:在讲到工作坐标系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些参数的定义(安全平面、预钻点、I,J,K矢量等)它们都是基于工作坐标系的,而非加工的坐标系。所以我们就使它们重合并统一起来。$ T% O; a, R8 Y+ Z# p" y
: p0 |" _4 G7 p. D# r

( z7 D/ ?% ^3 l7 P% E1*,打开文件X盘\lizi\02.part的文件:点击 8.jpg 9.jpg 立刻弹出 10.jpg 对话框,按照(下图5-1)的所示设置单击 11.jpg 按钮进入。首先打开操作导
8 g, ?$ t" X: V$ G  u$ V. F航器,图钉定好使之固定;─→点击 12.jpg 13.jpg 14.jpg 弹出“点”对话框:选择使用“点在曲面上”指定UV参数并按下键盘上的Enter键,单击 15.jpg 按钮就定义一个以零件上表面中心位置为原点的工作坐标系,(下图练习5-2)所示。
3 l( B. {  _2 B
7 e  Q: S$ ^+ U+ F1 Z; r, n" N( L& P( T% p* k9 p( n' J* O/ D
2 A6 r' a3 m; H! a( r
. q/ _6 n  b& I$ ]
16.jpg ' T5 D0 c% C) g: J6 i
0.jpg
1 l' p" {3 I- }' A! z8 e. o, C5 G# `" i2 Y/ J/ y. p2 I& P
2*,点击 18.jpg 图标切换到几何视图,双击MCS_MILL弹出机床坐标系对话框;─→点击CSYS 19.jpg 图标,切换到动态的CSYS,在参考选项里切换为WCS,点击 20.jpg 按钮即可就使加工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重合了。下图5-3所示。(注意数字步骤的顺序与提示)。
0 |& H" X# L$ P; t4 v
3 X1 d; j6 l5 ]2 }4 o 01.jpg
/ J4 y' g; B, D) p; ~$ [
- X' Y$ s/ T9 ^8 A第二:定义相关的安全平面:使工作坐标系与加工坐标系“重合”了,这样就不必考虑不一致的问题了,这样就不会出错。这个方法大家一定要练熟,
3 T5 j/ O1 F7 x3 V这个是最简单,最实用,最高效的方法。下面定义安全平面:1*,在 22.jpg 机床坐标系对话框中点击展 23.jpg 开定义区,在 24.jpg 中:单击黑色箭头展开列表选择“平面”立即出现 25.jpg ──点击 26.jpg 图标弹出 27.jpg 对话框:选择 28.jpg 并在距离中输入60,点击 29.jpg 按钮2次退出对话框。这样就定义一个安全平面,见(下图5-4)所示。
1 Y  D4 ^0 P; w  `" D! s! k# t: G1 ^% w5 a6 z
02.jpg
& K& ~# G) Y3 {( T( z5 s
+ [& \! r5 I! C) u! A 31.jpg / i( o; h- P3 g1 J

3 `$ v/ a$ Z$ [* U+ p8 }  @2*,下面改变零件上表面的高度,来观察安全平面的变化:进入到“建模”环境中(点击 32.jpg 33.jpg ),点击主菜单栏中 34.jpg 35.jpg 36.jpg 弹出 37.jpg 对话框,选择拉伸特征点击 38.jpg 又弹出 39.jpg 对话框修改距离值为260.& M; m5 _6 z9 O1 T+ L5 r$ Q) S
见(上图5-5)所示。 40.jpg 完成后零件更新看到零件长高了(下图5-6所示)& e3 y$ @) U* Y, S7 r& v) j
─→回到加工环境中:在 41.jpg 上双击,此时安全平面显示出来,可以看到安全平面已经低于零件上表面了。这就是:安全平面是基于WCS的,它与WCS坐标系有关而与零件无关。下图5-7所示。
2 n5 k; n& b1 C( l( J& D3 U! L9 @! w  W7 N1 }
1 e; ~8 _  h% e( L& ~- h
42.jpg
9 a+ w9 t2 f8 [7 C8 l* o$ F( r1 X2 q$ s
43.jpg
9 _  J1 B0 D7 T0 X2 B( h/ W. u1 M. ^' s8 t
/ z) R' _: x* W5 X5 z
3*,下面我们来定义与零件相关的安全平面:再次点击 44.jpg 图标弹出 45.jpg 对话框:选择 46.jpg 鼠标选择零件上表面并在距离中输入60,按下Enter键后,安全平面显示出来。点击 47.jpg 按钮2次退出对话框。这样就定义一个与零件相关的安全平面,见下图5-8所示。
/ t5 ~! {1 ^& v! n: B0 T
0 {+ N3 h+ F* a
' I" s. O- Q# K, |# u/ L 48.jpg
& D4 i' h! ^0 e
8 {1 e( t/ d8 J8 ^3 J. p6 P- {4*,再次回到建模环境中,重复之前的步骤定义距离值为180,完成后 49.jpg 零件更新─→回到加工环境中:在 50.jpg 上双击,此时安全平面显示出来,可以看到安全平面始终距离零件上表面60mm处。重复此过程修改距离为350,回到加工后安全平面始终也是距离零件上表面60mm处。图5-9所示。这就是相关的安全平面──与零件的上表面相关,当零件高度发生改变时,安全平面也随之改变。
5 K* a+ s0 I9 \" ~( H& x6 I
- z$ x5 Q6 f& \( F: B  r3 m. ~# j% p( h7 p7 z
51.jpg 9 c7 G7 m/ D, Z  o" l- D+ a( u: l

  h; e; I9 |. `& j
/ R, i; A% J5 ?- a6 ]+ c4 @3 p6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4-14 21:18 编辑
9 }4 k! S" Y1 y: J5 l
. _& N2 I# w: @: {" e第5节加工几何体的检查与完善:  p) X. F9 x' u/ `+ z
1:加工几何体的检查:

: G* m4 |) s% t9 O- R( r
5 m  c( L' w! ^0 G+ q这一章节的知识比较重要,很多使用UG加工的人对此并不重视,他们往往会做出过切的刀路而不知什么原因,还有的会做出一些意外的刀路,他们大多把这个现象归结为UG软件的不稳定。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不是UG软件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问题。现在UG软件普及了,有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自己看看书就做加工了,出现过切情况就很正常了。还有就是现在讲究数据转换,不同格式的文件在转换过程中可能就会产生问题。还有一些是设计人员自己的错误。为此我们就要对模型质量进行检查。看下面的几个图示:
7 K9 M% _6 f( s/ z% Z" X 1.jpg $ A- Z6 f- v% m  R( ^+ `

, x5 s9 F$ E2 ~0 U  R; |% U6 A! h- l[这里就是一个带有多余曲面的模型(红色部分),如果选面进行加工的话,就会产生过切刀轨,刀具直接切入零件内部。]6 f# r3 u- g4 |0 y* N
2.jpg ! o8 x* N+ Z( h
( t% ?( M9 C" k* a  k% [3 _
[这个就是突出了一个小曲面(红色部分),就会产生跳刀的行为,不仔细放大观察你就会感到不理解:怎么这里明明是个平面而为什么会跳刀呢?]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仅列出几例目的就是是大家明白,在做加工之前要对模型的质量进行一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如何检查呢?
* e/ i6 k& ~6 J: A- u; r
7 S9 e; P1 Y. ^' S3 J4 b8 s方法是:分析—→检查几何体—→弹出检查几何体对话框—→全部设置—→框选加工模型—→单击检查几何体按钮—→显示检查结果。见下图所示。: Y$ d/ v* O0 S  I" h: I
3.jpg % x! i% {4 n# |

" G* |: ~: N& z4 T9 h2 V* A$ J* o其中在“体检查/检查后状态”里如果有一项不合格,你都要对模型进行处理。解决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建模中去完善修改模型,这是CAD的技巧,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2:加工几何体的完善:
) G$ j7 Y2 p& l. }8 d# V加工几何体CAD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造型人员是更多的考虑设计的方便性和完整性,并不顾及对CAM加工的影响,所以要把模型做一些有利于加工的修改和完善。一般情况有下列内容:
  Z. X# Y/ w: F7 S% h①坐标系的确定:坐标系是加工的基准,将坐标系定位于适合机床操作人员确定的位置,同时保持相关坐标系的统一,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②隐藏部分对加工不产生影响的曲面,并按曲面的性质进行分色显示或分层放置。这样一方面在视觉上更为直观清楚,另一方面在选择加工对象时,可以通过过滤方式快速地选择所需的对象。" s4 m: t- Y& V! i& s
8 `4 M" }$ W2 ?9 o2 s
③修补部分曲面,对于不需要加工的部位(如曲面上的小孔、小凹面等),以及加工不到的小区域,需要电极才能加工的狭小狭长部位,都应该先将这些面补好。这样获得的刀具轨迹比较规范和安全。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能快速修补的部位我们尽量补好,但是对于较难修补的地方,我们就没必要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 U) |+ |5 m$ ^% d) }6 f7 O④增加安全曲面(如将边缘曲面进行适当的延长),或构建保护面等。⑤构建辅助线:构建曲线作为边界、构建完整的轮廓曲线、构建曲线作为其它应用的辅助线。0 f3 P+ H1 b9 ~' J9 z/ T, W! j
/ e9 Z5 @! [( Y3 b4 M  ~9 Z( b
⑥如果图形是由曲面组成的,在加工之前最好是把它转换为实体,因为虽然UG能够直接加工曲面,但是只有3D的实体才具有自我保护、碰撞检查的功能。基本的方法是:在建模中:使用 4.jpg 命令把曲面合并成一个实体,如果不能合并,首先调整公差后再进行合并,调整公差后还不能合并的,就需查找原因看是否有需要修复或者删除有问题的某些曲面。3 r$ m5 _5 j+ X" E# H
⑦如果零件的图形是UG分模后的图形,就有必要先去除“图形的参数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图形进行旋转、平移等操作。方法是:使用建模中的 5.jpg 命令。
% h7 e% J9 [. @( m- Z3 L% F9 G
2 h4 s3 N) P; D( L- m( T7 P+ O1 R对于这些技巧我们都会在以后的课程中有所涉及,在具体的案例讲解中来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L, @$ r2 m" V7 e! T3:加工几何体的分析与测量:
! [& l* r; t; V3 y$ x1 U2 ?在加工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工作必须要做:那就是模型测量。对于工件,在电脑中只有三维模型,我们要进行对它加工,必然地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分析和了解。测量模型的目的大约有以下几种:
3 }$ N: r  E. m6 s# b5 W: P  w! i' ]# q  g: R8 ?. U
①测量模型外形的长、宽、高等尺寸,确定在机床上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是一次加工或是分次加工、是先加工正面或是侧面、是否需要转侧铣或是转卧铣等)。3 n7 b2 p! \  M2 i' ]; h/ ~$ _

$ N, r! ?& \( q1 ~②“定刀”这是在编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需要了解我们要用多大的刀具进行加工、多长的刀具(加工深度)、是用平刀还是球刀或是牛鼻刀等?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去做分析工作,但是要做到以上这些工作,我们不是靠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是靠“数据”说话,应用UG的各种强大的分析工具,来分析读懂你的三维模型:下面我们就用案例来学习一下:- L3 Q: F! _& X1 n# Q
A,平面分析判别:该选项可识别部件中所有平的层的深度,因此有助于标识加工部件所用刀具的正确长度以及正确判别平面与否。4 x" X9 o9 i% W5 l% W
1:打开一个模型文件X\Lizi\celiang,并进入加工环境。如下图所示:
' z3 L* T! }- \  j; d/ L+ U 6.jpg
5 c# `; k$ f. D# H# s
( H. t0 t) l9 U; ]" }. J/ l2:我们来分析这个工件:先来分析哪些面是平面,看这个图如果用眼睛看的话,大部分都是平面,而实际上则不然。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7 ?* @5 B& f7 V5 `; x% x, E3 p3 ]1*,点击“信息”→“对象”(下图1所示),弹出类选择对话框(下图2所示),在“过滤器”中选择点击“类型过滤器” 7.jpg 图标,弹出对话框选择“面”方式(下图3所示),此时鼠标就可以选择了,选择零件的最上表面(红色部分)(下图4所示)确定或中键退出对话框,同时弹出信息对话框(下图5所示)。
5 Z6 ?4 G2 R- G7 [% `- B  x# ?" I8 e: Z
8.jpg
+ k% n2 r4 u: X
3 K+ }# w0 i7 r1 h! c 9.jpg ) v! _# O3 X( z" Z  k
/ |6 J. B$ q! R1 i) M: b+ d, g
10.jpg
- A' m) A; H6 u6 i9 }5 x& Z7 l 11.jpg
7 r3 p+ ^' }/ y5 o: L% R/ k 12.jpg
, X! G# Q! E- ]0 |+ ~$ N2 |' H" j7 L+ Y6 x- }  I
2*,解读信息:I=0,J=0,K=1,表明此面是平面。这里I,J,K代表矢量方向,这里初学者不必理解这些,只要知道I=0,J=0,K=1时,就代表此面是平面即可。8 f0 L; C! B: a0 v
3*我们也可依次点击其它的面,信息都会显示出来。例如我们同时点选最底面和小凸台上表面(图中红色部分),分析结果显示为(I, I& P" l& N, K$ d
=0.017452,J=0.00,K=0.99984),这时就会发现这两个面不是平面。而我们一般情况下就会想当然的认为是平面。" P/ _0 h9 V1 R$ w# E( W  R
13.jpg
6 @+ {6 B* u  e) F2 n, H' u, z
: t5 a" ~9 ~" X4 m: V/ c3,我们再来介绍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还是以上个模型为例。# x$ ~: q+ t: D1 f3 |9 a$ L9 E1 Z) Q6 T
1*,鼠标左键点击“分析”→“NC助理”(下图1),弹出NC助理对话框(下图2),选择分析类型为“层”、参考矢量为ZC↑轴,点击“选择面”图标,此时选择了整个工件,工件高亮显示为红色。7 Z5 q! m* i5 W

) u! D6 D+ B, H 14.jpg
* Z" {+ [+ O& s& w( U 15.jpg * q8 s1 W3 r) j; x
2*,点击“应用”或点击分析几何体图标 16.jpg ,工件模型变为下图3所示,图中凡是变了颜色的面(相对于分析前)全部都是平面。此工件中有4个(红、黄、蓝、浅灰)平面。如果点击 17.jpg 则退出对话框时依然$ {. r% R6 N8 S$ |6 v9 f
会保持这些颜色标示。$ \$ x: X" d6 h5 J$ s0 ]# y
  n( E6 ~! C7 Z% y5 E) A
18.jpg
# Z; k; {3 P- M3 b  G6 r; F9 }$ {; T
19.jpg & u: T! b; I' a  m
3*,如果在分析时指定了参考的平面 20.jpg ,那么点击图标 21.jpg 后再单击 22.jpg 就会弹出信息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列出了所有颜色的平面信息而且还有这些平面相对于参考平面的距离值──这从而确定最深平面的深度值,由此来确定所用刀具的最小深长度。上图4所示。
; M6 J3 R" B3 ?# M/ V9 f" C+ y/ ]7 D3 Q4 W
B,分析圆角,曲半径工具:这个分析能确定加工所需的最小的刀具。1*,打开一个模型文件X\Lizi\celiang2,并进入加工环境─→点击主菜单栏中“分析”→“最小半径”(如下图5所示),弹出最小半径对话框,框选整个工件后,点击确定或按下中键后退出对话框,显示为(下图6)所示,在模型上显示出最小圆角部位,同时在信息对话框中显示出最小圆角半径值为R=2.5。说明我们必须用小于直径D=5的刀具才能完全加工干净此工件。
4 n! p; v  R/ y/ B  ^' T( y 23.jpg
" q& k+ z+ b% G- D2 |7 k5 c 24.jpg - N- T) A4 m! g# J# z0 |% M/ D
6 a1 }9 b6 J9 Y# W9 g
' \. A  B, ]/ w& [, p. j0 r+ _1 t
2*,我们也可以不用框选的方法,而是用单选的方法去直接选择某些圆角部位,而显示出此部位的最小半径值。如下图所示:最小半径值为R=6.5和R=6.35见下图所示。
4 o. N1 n& y# v# v' m! |' D 25.jpg
# u( I0 s- w( d  w  I$ b 26.jpg   F" N$ Y9 S8 d) h
" O2 l- y  e4 T4 S
注意:此工具仅能分析圆角部位,而对于曲面则不能分析。所以我们常用下面这个工具进行曲面分析:3 C$ Z( O+ F( T
3*,点击“分析”→“几何属性”,弹出几何属性对话框,直接点选某些圆角或拐角或曲面部位,那么此面的最小、最大半径值就会显示出来。以此来作为我们的参考。这个方法比较简洁方便。如下图所示:
( @; N* J, I1 u( T; @% Y+ r 27.jpg
0 @! ~: b$ O' S. F4 M9 A- k 28.jpg - r! O% T- u5 X/ G1 c- k  |6 |! N

3 S# m4 Y7 U0 u: v6 fC,分析距离和长度:使用测量距离命令可以计算两对象之间的距离、曲线长度或圆弧、圆周边或圆柱面的半径。点击“分析”→“测量距离”,弹出测量距离对话框,直接点选2个点或点选2个面或点选2条直线,或者点选:点与面,点与直线,直线与面等都能直接测量出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这里需注意的是:所测量的值与坐标系有关。
+ k2 ^/ V; \  ?& z3 f, f1*, 29.jpg 距离:测量两个对象或点之间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c# O- i& Y* p- R& _* G6 h
2*, 30.jpg 投影距离:测量两个对象之间的在指定矢量方向上的投影距离也可以说是在指定矢量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4 i$ x8 U& u, @3*, 31.jpg 屏幕距离:测量屏幕上对象的距离。使用此选项可测量屏幕上两对象之间的近似2D距离。使用放大或缩小图形结果则不同。
$ ~6 N: m* i. z; D: ]6 e4*, 32.jpg 长度:测量选定曲线的真实长度。
4 d! E) ~7 y- E) d' o6 u5*, 33.jpg 半径:测量指定曲线的半径。
* R6 \  ]$ D0 N8 R5 G6*, 34.jpg 组间距:测量两组对象之间的距离。只能选择一个装配中的组件作
0 f; j; Y* z* a  K" o, o
6 `0 j5 B0 S# X, Y0 |4 b  q为每个组中的对象。各个概念的图示说明如下:7 P" V0 z1 F: z3 @( _* E6 d

! e0 y9 Z1 Q& J% U- s* H. }. o0 A0 d 35.jpg
: R  \" o# m0 [8 Y' K: l$ c: \ 36.jpg
% n' J, @0 E$ t9 U. ~, r" {% Y' A- v7 L) N' o
关于分析测量工具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此能力的高与低是我们“读图”能力的重要标志。
8 P* v3 U7 `: ~4 \' ^4:在Workpice中定义加工几何体:" o% @7 a+ I: x1 L6 t  W
在前面我们讲过几何体的定义方法,有好几种方法,但一般情况下是在Workpice中定义加工几何体,这是一种最简便、最不容易出错的、思路清晰的不混乱的实践方法,在此我们要求:抛开、不必理会其它方法特别是初学者。
* N, |9 e0 l9 f( T# z  X
. p; U1 u/ t6 x8 a& @
1,定义加工几何体:$ {' Z0 v& P) W& v0 I6 r
▲1,打开文件\lizi\plan001.prt,并进入加工环境。
) z/ m* _5 U+ ^. i  U3 L4 w. K▲2,打开操作导航器,图钉盯住,并切换到几何视图,点击前面的 37.jpg +号展开出现 38.jpg ( x3 N8 e: A2 z5 p% t! b
▲3,按照我们以前讲授的方法把WCS定位到模型中心最高点,且使MCS与之重合,并指定安全平面Z=20。& t# r* |: B9 e4 K2 d3 c" W7 z
▲4,双击WORKPIECE或在WORKPIECE上单击鼠标右键→点击‘编辑',弹出铣削几何体对话框(下图A1)所示。在削几何体对话框中分别定义部件和毛坯:左键单击 39.jpg 弹出 40.jpg 对话框,直接使用鼠标左键点选屏幕中的图形零件(下图A2)所示,2 ]1 u% ^/ l2 A' ~& f+ H
41.jpg 完成回到 42.jpg 对话框。再左键单击弹出 43.jpg 对话框,选择‘自动块'(英文:BoundingBlock)后系统自动在零件上添加方块毛坯体(下图A3)所示,2次完成。分别点击 46.jpg 47.jpg 手电筒,可分别查看刚刚定义的零件几何体与毛坯几何体。6 d: X" D9 i8 |! w0 E" e2 z+ _' N
48.jpg
; K9 T' @  ^4 n2 n1 w/ W 49.jpg
& v3 r$ D( y; g" l2 b3 d 50.jpg
5 j$ p- N3 J1 O- ^ 51.jpg & K% \4 u. ~, B! U' d
! I  t2 @9 T0 ~2 A2 M7 X. C) ]4 p
提示:在UG8.0中定义部件几何体与毛坯几何体时弹出的对话框,与之前的版本不同即使是与它最接近的7.5版本也有所不同。之前的对话框样式为上图A3-1所示。在新的版本中它默认的选择方式是“体”(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选“体”),而如果选用其它方式时,如特征、曲面区域,单个曲面等,就需要先行点击列表中的“叉号” 52.jpg 进行切换——它不仅代表要删除已定义的几何体信息,还代表模式切换。2,创建操作并初步体验一下UG编程的基本过程:9 h* v: H: p: T% X9 r- J
▲1,首先创建加工所需的刀具:单击创建刀具图标弹出 53.jpg 对话框,按 54.jpg 下图a1设置创建一把直径为D=6mm的平底刀。切换到刀具视图可以看到创建的刀具。+ Q* v8 p, S0 l5 [
55.jpg
3 x7 w7 C8 G/ r0 O  F6 v: p7 D2 A
▲2,创建操作:点击创建操作图标 56.jpg 弹出 57.jpg 对话框,按照(下图a2)的设置使用:类型为 58.jpg 、并点选子类型中的第一个图标,几何体为WORKPIECE、刀具为D6、方法为 59.jpg ,点击 60.jpg 进入 61.jpg 对话框:首先会看到部件、毛坯几何体的 62.jpg 亮着,说明继承了WORKPIECE几何体信息。单击 63.jpg 展开其定义区,修改如下参数: 64.jpg 65.jpg 点击 66.jpg 弹出 67.jpg 对话框:定义 68.jpg 69.jpg ,单击 70.jpg 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然后单击生成刀轨图标 0.jpg ,这样就生成了一个粗加工的刀轨程序。单击 72.jpg 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可以在操作导航器中看到:在WORKPIECE下、在D6下、在PROGRAM下、在MILL_ROUGH下都产生了一个名为CAVITY_MILL的操作。生成的刀轨如下图所示:- B% Q. K0 }  c/ ~4 \; n! {) K0 Y
73.jpg
# I/ K/ q; W9 N' F/ Z 01.jpg
  T: j; \' n; e' x) }- Y$ A, B; a! C) I

/ P$ b( }: l% P7 E& N▲3,继续创建操作:点击 75.jpg 创建操作图标弹出 76.jpg 对话框,按照(下图a3)的设置使用:类型为 77.jpg ,并点选子类型中的第5个图标,几何体为WORKPIECE、刀具为D6、方法为 78.jpg ,点击 79.jpg 进入 80.jpg 对话框:, }0 ?9 q: U* p6 d( F0 c  S- b# \& C6 ^: I
首先也会看到部件几何体的 81.jpg 亮着,说明继承了WORKPIECE几何体信息。单击 82.jpg 展开其定义区,只修改如下参数:,点击 83.jpg 弹出 85.jpg 对话框:定义 1.jpg 2.jpg ,单击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然后单击生成刀轨图标,这样就生成了一个精加工的刀轨程序。单击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可以在操作导航器中看到:在WORKPIECE下、在D6下、在PROGRAM下、在MILL_ROUGH下同样也都产生了一个名为ZLEVEL_PROFILE的操作。4 v# A6 L& u* e/ s2 j+ m8 C( G3 B" j5 ?
3.jpg
45.jpg 7 i+ j; A& Y8 a- U- @3 g+ j# ^

8 M# q& @- D0 @3 H9 U9 k

4 g, r0 g/ m0 b, I) c▲4,检查:在操作导航器中:按下Ctrl键选择生成的两个操作,然后单击图标 91.jpg 弹出 92.jpg 对话框,单击
4 v3 j, X# e0 v. \4 H7 ~
系统开始检测程序,检测完毕弹出信息对话框。见下图所示:% ?/ i# d. X8 o6 Y; i& _
93.jpg ) O7 S( Q1 c7 V# u6 e- ?/ Z
; o9 I. `; N  x; F. ^
▲5,仿真模拟:鼠标选择WORKPIECE右键单击,弹出右键弹出菜单选择 94.jpg 95.jpg 或者直接单击图标 96.jpg
; l9 |( U$ R$ k% P  B; ~; j: V5 Y弹出 97.jpg 对话框,单击选择 98.jpg 后点击播放箭头 99.jpg 即可开始模拟。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 c8 k; Y) C' `& v7 j0 G3 H- K
% _- s  m2 x4 p3 ] 100.jpg
" V; X, v+ @" ?
% u9 E( K& |& |( n/ T8 L▲6,后处理NC程序:按下Ctrl键选择生成的两个操作程序,点击图标 101.jpg 或者右键单击弹出对话框→选择 102.jpg ,弹出 103.jpg
+ K$ E% i' f& e& I9 M对话框→选择一种后处理机床,指定NC程序保存目录,点击 104.jpg 按钮即可。
( g4 a: Q7 O) z6 w
! F5 \8 M9 ]+ R 5.jpg
. u- g- V/ U9 ^$ L" o- p1 M  Z1 Z" j/ b$ T( e! R: m$ G
以上所演示的操作步骤──基本上就是UG编程的基本过程:这一小节主要是要学习──①定义坐标系(加工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重合、安全平面)─→②在WORKPIECE中定义零件几何体与毛坯几何体─→③使用WORKPIECE的几何体信息为几何体父级组创建一系列的操作─→④创建操作:定义必须的参数、生成刀轨─→⑤刀轨的过切检查与仿真模拟─→⑥后处理成机床能够识别的NC程序代码。大家对于这些知识只要做一个基本的感性的了解即可──我们会在以后的课程中展开更为详尽的讲解!期待──!

3 |2 q9 }9 L  t6 A& k1 Z: M+ |' a

  m$ w" j) o8 x: y% p5 q; a) Z3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5-19 16:33 编辑 & b1 `3 ?  d6 m
6 d( I9 D# ?/ v. g1 [& G  h
第5节加工几何体的检查与完善
6 T7 U8 J5 D! G4 @6 E; n' C, j
1:加工几何体的检查:
这一章节的知识比较重要,很多使用UG加工的人对此并不重视,他们往往会做出过切的刀路而不知什么原因,还有的会做出一些意外的刀路,他们大多把这个现象归结为UG软件的不稳定。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不是UG软件的问题,而是使用者的问题。现在UG软件普及了,有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自己看看书就做加工了,出现过切情况就很正常了。还有就是现在讲究数据转换,不同格式的文件在转换过程中可能就会产生问题。还有一些是设计人员自己的错误。为此我们就要对模型质量进行检查。看下面的几个图示:
1.jpg
[这里就是一个带有多余曲面的模型(红色部分),如果选面进行加工的话,就会产生过切刀轨,刀具直接切入零件内部。]

/ \' ^6 ~4 v% h3 X) P: P9 h$ l' q
2.jpg
[这个就是突出了一个小曲面(红色部分),就会产生跳刀的行为,不仔细放大观察你就会感到不理解:怎么这里明明是个平面而为什么会跳刀呢?]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仅列出几例目的就是是大家明白,在做加工之前要对模型的质量进行一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
+ t& ~9 P  |8 J2 a" t
如何检查呢?
方法是:分析—→检查几何体—→弹出检查几何体对话框—→全部设置—→框选加工模型—→单击检查几何体按钮—→显示检查结果。见下图所示。
3.jpg
8 E. r; M1 h, Z& g8 W: _8 W
其中在“体检查/检查后状态”里如果有一项不合格,你都要对模型进行处理。解决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建模中去完善修改模型,这是CAD的技巧,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 Y2 r# `9 C! Y) x; K$ S# i! g
2:加工几何体的完善:
加工几何体CAD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造型人员是更多的考虑设计的方便性和完整性,并不顾及对CAM加工的影响,所以要把模型做一些有利于加工的修改和完善。一般情况有下列内容:
0 h2 Y& G/ s  B$ e; T; j& P
①坐标系的确定:坐标系是加工的基准,将坐标系定位于适合机床操作人员确定的位置,同时保持相关坐标系的统一,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②隐藏部分对加工不产生影响的曲面,并按曲面的性质进行分色显示或分层放置。这样一方面在视觉上更为直观清楚,另一方面在选择加工对象时,可以通过过滤方式快速地选择所需的对象。
- j: T8 Y  ], u7 y
③修补部分曲面,对于不需要加工的部位(如曲面上的小孔、小凹面等),以及加工不到的小区域,需要电极才能加工的狭小狭长部位,都应该先将这些面补好。这样获得的刀具轨迹比较规范和安全。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能快速修补的部位我们尽量补好,但是对于较难修补的地方,我们就没必要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④增加安全曲面(如将边缘曲面进行适当的延长),或构建保护面等。⑤构建辅助线:构建曲线作为边界、构建完整的轮廓曲线、构建曲线作为其它应用的辅助线。
⑥如果图形是由曲面组成的,在加工之前最好是把它转换为实体,因为虽然UG能够直接加工曲面,但是只有3D的实体才具有自我保护、碰撞检查的功能。基本的方法是:在建模中:使用 4.jpg 命令把曲面合并成一个实体,如果不能合并,首先调整公差后再进行合并,调整公差后还不能合并的,就需查找原因看是否有需要修复或者删除有问题的某些曲面。
⑦如果零件的图形是UG分模后的图形,就有必要先去除“图形的参数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图形进行旋转、平移等操作。方法是:使用建模中的 5.jpg 命令。
, ]# y) b( e. `+ A
对于这些技巧我们都会在以后的课程中有所涉及,在具体的案例讲解中来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3:加工几何体的分析与测量:
在加工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工作必须要做:那就是模型测量。对于工件,在电脑中只有三维模型,我们要进行对它加工,必然地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分析和了解。测量模型的目的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测量模型外形的长、宽、高等尺寸,确定在机床上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是一次加工或是分次加工、是先加工正面或是侧面、是否需要转侧铣或是转卧铣等)。

& Q# U  B8 D/ V$ n: H2 y
②“定刀”这是在编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需要了解我们要用多大的刀具进行加工、多长的刀具(加工深度)、是用平刀还是球刀或是牛鼻刀等?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去做分析工作,但是要做到以上这些工作,我们不是靠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是靠“数据”说话,应用UG的各种强大的分析工具,来分析读懂你的三维模型:下面我们就用案例来学习一下:
A,平面分析判别:该选项可识别部件中所有平的层的深度,因此有助于标识加工部件所用刀具的正确长度以及正确判别平面与否。
1:打开一个模型文件X\Lizi\celiang,并进入加工环境。如下图所示:
6.jpg

* y; K7 p4 V1 V# I9 [- l
-67-
-67-
②“定刀”这是在编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需要了解我们要用多大的刀具进行加工、多长的刀具(加工深度)、是用平刀还是球刀或是牛鼻刀等?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去做分析工作,但是要做到以上这些工作,我们不是靠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是靠“数据”说话,应用UG的各种强大的分析工具,来分析读懂你的三维模型:下面我们就用案例来学习一下:
A,平面分析判别:该选项可识别部件中所有平的层的深度,因此有助于标识加工部件所用刀具的正确长度以及正确判别平面与否。
1:打开一个模型文件X\Lizi\celiang,并进入加工环境。如下图所示:
2:我们来分析这个工件:先来分析哪些面是平面,看这个图如果用眼睛看的话,大部分都是平面,而实际上则不然。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1*,点击“信息”→“对象”(下图1所示),弹出类选择对话框(下图2所示),在“过滤器”中选择点击“类型过滤器” 7.jpg 图标,弹出对话框选择“面”方式(下图3所示),此时鼠标就可以选择了,选择零件的最上表面(红色部分)(下图4所示)确定或中键退出对话框,同时弹出信息对话框(下图5所示)。
' S7 n5 J6 O( R, e' |3 i+ @
8.jpg
+ n, U% }) ~" D  q, ]: @4 a+ ?+ X
9.jpg
4 s  o2 w) B1 L/ Z+ }( \* |0 A
10.jpg
2 w- a$ q; E( Y8 U* f
11.jpg
6 t8 j. u' u8 Q& }1 V% E
12.jpg
# F3 p8 C) \2 ^3 O7 m
2*,解读信息:I=0,J=0,K=1,表明此面是平面。这里I,J,K代表矢量方向,这里初学者不必理解这些,只要知道I=0,J=0,K=1时,就代表此面是平面即可。
3*我们也可依次点击其它的面,信息都会显示出来。例如我们同时点选最底面和小凸台上表面(图中红色部分),分析结果显示为(I
=0.017452,J=0.00,K=0.99984),这时就会发现这两个面不是平面。而我们一般情况下就会想当然的认为是平面。
$ u8 R7 R* c5 p; T; G' ?: b
13.jpg

, N4 m5 b1 V! f; q6 e1 s- @3 m9 u5 u
3,我们再来介绍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还是以上个模型为例。
1*,鼠标左键点击“分析”→“NC助理”(下图1),弹出NC助理对话框(下图2),选择分析类型为“层”、参考矢量为ZC↑轴,点击“选择面”图标,此时选择了整个工件,工件高亮显示为红色。
14.jpg
15.jpg

. a  H' Y% T7 w3 w# J4 B9 N% r* ]
2*,点击“应用”或点击分析几何体图标 16.jpg ,工件模型变为下图3所示,图中凡是变了颜色的面(相对于分析前)全部都是平面。此工件中有4个(红、黄、蓝、浅灰)平面。如果点击 17.jpg 则退出对话框时依然
会保持这些颜色标示。

1 A, _: ?+ W0 e3 U
18.jpg

: z$ N- d. F% J+ t: u$ n4 X
19.jpg
3*,如果在分析时指定了参考的平面 20.jpg ,那么点击图标 21.jpg 后再单击 22.jpg 就会弹出信息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列出了所有颜色的平面信息而且还有这些平面相对于参考平面的距离值──这从而确定最深平面的深度值,由此来确定所用刀具的最小深长度。上图4所示。
2 Z$ J% w( o9 p  a! K: v- L
B,分析圆角,曲半径工具:这个分析能确定加工所需的最小的刀具。1*,打开一个模型文件X\Lizi\celiang2,并进入加工环境─→点击主菜单栏中“分析”→“最小半径”(如下图5所示),弹出最小半径对话框,框选整个工件后,点击确定或按下中键后退出对话框,显示为(下图6)所示,在模型上显示出最小圆角部位,同时在信息对话框中显示出最小圆角半径值为R=2.5。说明我们必须用小于直径D=5的刀具才能完全加工干净此工件。
" x0 l$ @$ m4 D. y5 }& H
23.jpg
24.jpg
2 d3 V( B/ U9 V
# k6 L' F0 ~) g7 z8 D; ^! S
2*,我们也可以不用框选的方法,而是用单选的方法去直接选择某些圆角部位,而显示出此部位的最小半径值。如下图所示:最小半径值为R=6.5和R=6.35见下图所示。
" T' j5 F; v& O, O' Q" c6 `& f! ]9 n
25.jpg

; f9 M8 J  y5 e9 g8 O- c2 s$ M5 [
26.jpg
+ w6 E  s( Z+ M
注意:此工具仅能分析圆角部位,而对于曲面则不能分析。所以我们常用下面这个工具进行曲面分析:
3*,点击“分析”→“几何属性”,弹出几何属性对话框,直接点选某些圆角或拐角或曲面部位,那么此面的最小、最大半径值就会显示出来。以此来作为我们的参考。这个方法比较简洁方便。如下图所示:
27.jpg
6 @9 R4 r1 V( g% Y, V
28.jpg

% W2 x7 s. @4 |8 h# p) @
C,分析距离和长度:使用测量距离命令可以计算两对象之间的距离、曲线长度或圆弧、圆周边或圆柱面的半径。点击“分析”→“测量距离”,弹出测量距离对话框,直接点选2个点或点选2个面或点选2条直线,或者点选:点与面,点与直线,直线与面等都能直接测量出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这里需注意的是:所测量的值与坐标系有关。

: K. M4 |0 ~9 Z. R& @4 C0 y
1*, 29.jpg 距离:测量两个对象或点之间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2*, 30.jpg 投影距离:测量两个对象之间的在指定矢量方向上的投影距离也可以说是在指定矢量方向上的最短距离。
3*, 31.jpg 屏幕距离:测量屏幕上对象的距离。使用此选项可测量屏幕上两对象之间的近似2D距离。使用放大或缩小图形结果则不同。
4*, 32.jpg 长度:测量选定曲线的真实长度。
5*, 33.jpg 半径:测量指定曲线的半径。
6*, 34.jpg 组间距:测量两组对象之间的距离。只能选择一个装配中的组件作
为每个组中的对象。各个概念的图示说明如下: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7 N* \3 k+ L8 Z1 D( V
关于分析测量工具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此能力的高与低是我们“读图”能力的重要标志。

) J0 i7 t4 p  Q! f, ?; s

- r7 u, r9 S9 L0 K0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5-20 16:23 编辑
. C8 b7 g: _; ~: o4 D1 S3 \& m4 `
: x! x6 M& W5 }9 }3 D5 W3 W; x4:在Workpice中定义加工几何体:
" @- o/ M& n3 w) A在前面我们讲过几何体的定义方法,有好几种方法,但一般情况下是在Workpice中定义加工几何体,这是一种最简便、最不容易出错的、思路清晰的不混乱的实践方法,在此我们要求:抛开、不必理会其它方法特别是初学者。
  `+ z1 {1 q* z3 [3 p( f1,定义加工几何体:2 p  P1 A  `* f! [3 v/ \; N. u" X8 `
▲1,打开文件\lizi\plan001.prt,并进入加工环境。
9 J6 @! v' F7 L) m▲2,打开操作导航器,图钉盯住,并切换到几何视图,点击 1.jpg 前面的+号展开出现 2.jpg # f6 Z4 F: B* v2 ]/ M
& j0 x' ]- G  E1 V) d2 ~
▲3,按照我们以前讲授的方法把WCS定位到模型中心最高点,且使MCS与之重合,并指定安全平面Z=20。
; c: H% T4 T) @2 V% l' c) d▲4,双击WORKPIECE或在WORKPIECE上单击鼠标右键→点击‘编辑',弹出铣削几何体对话框(下图A1)所示。在削几何体对话框中分别定义部件和毛坯:左键单击 3.jpg 弹出 4.jpg 对话框,直接使用鼠标左键点选屏幕中的图形零件(下图A2)所示,+ Q6 [. x6 j6 `) j; g
5.jpg 完成回到 6.jpg 对话框。再左键单击 7.jpg 弹出 8.jpg 对话框,选择‘自动块'(英文:BoundingBlock)后系统自动在零件上添加方块毛坯体(下图A3)所示, 9.jpg 2次完成。分别点击 10.jpg 11.jpg 手电筒,可分别查看刚刚定义的零件几何体与毛坯几何体。
: L/ O: N" F. E4 S1 B- _
& @7 h+ H. a: A6 R. C2 W* V 12.jpg + W1 N! {& Y  a
' U  U- T: ^- n$ M* l  }
13.jpg
: z- K! c8 O5 y8 z8 H0 I/ Q
9 w8 @2 w+ r9 {( P 14.jpg
- |# z- [: E$ C 15.jpg
6 K7 j$ H" n/ |" z% u2 ~2 S
7 P- b5 t, t3 E提示:在UG8.0中定义部件几何体与毛坯几何体时弹出的对话框,与之前的版本不同即使是与它最接近的7.5版本也有所不同。之前的对话框样式为上图A3-1所示。在新的版本中它默认的选择方式是“体”(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选“体”),而如果选用其它方式时,如特征、曲面区域,单个曲面等,就需要先行点击列表中的“叉号” 16.jpg 进行切换——它不仅代表要删除已定义的几何体信息,还代表模式切换。2,创建操作并初步体验一下UG编程的基本过程:
4 t+ t( E! f' @3 l* l* o% @! ?5 |& R- r
▲1,首先创建加工所需的刀具:单击创建刀具图标 17.jpg 弹出 18.jpg 对话框,按下图a1设置创建一把直径为D=6mm的平底刀。切换到刀具视图可以看到创建的刀具。
6 L, d+ o: D, {9 U2 Y9 w% u  v
19.jpg
8 ]  q% m+ J+ c2 r8 ^$ k+ |$ U4 s  Y% M0 E4 ~- Q: `0 O( s
▲2,创建操作:点击创建操作图标 20.jpg 弹出 21.jpg 对话框,按照(下图a2)的设置使用:类型为 22.jpg 、并点选子类型中的第一个图标,几何体为WORKPIECE、刀具为D6、方法为 23.jpg ,点击 24.jpg 进入 25.jpg 对话框:首先会看到部件、毛坯几何体的 26.jpg 亮着,说明继承了WORKPIECE几何体信息。
) p1 |* @7 k/ W! p0 A9 u% {9 M- C/ ], D0 I1 K

5 ]9 U( E3 t& P* z* v* a单击 27.jpg 展开其定义区,修改如下参数: 28.jpg 29.jpg ,点击 30.jpg   弹出 31.jpg    对话框:定义 32.jpg 33.jpg ,单击 34.jpg 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然后单击生成刀轨图标 35.jpg ,这样就生成了一个粗加工的刀轨程序。单击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可以在操作导航器中看到:在WORKPIECE下、在D6下、在PROGRAM下、在MILL_ROUGH下都
! |. ]- M- X. J# u5 S! F' l
* e. r% o- t; T3 h: p 37.jpg
4 V% |( R# f% x' \3 E. c' B, b- w* u' ~
38.jpg
. L& n; ^# F, k) L' K
, G' r8 |$ h: W/ h4 w. M# o
8 U; S7 U6 n& d. j

1 o4 S5 b0 I$ v+ A, x% N7 B  \- U* _! q- \: F! B! h

* w$ k, J6 t! K2 T

$ h' u. Q: n  ?7 q% l, s4 M/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3,继续创建操作:点击创建操作图标 39.jpg 弹出 40.jpg 对话框,按照(下图a3)的设置使用:类型为 41.jpg ,并点选子类型中的第5个图标,几何体为WORKPIECE、刀具为D6、方法为 42.jpg ,点击 43.jpg 进入 44.jpg 对话框:首先也会看到部件几何体的 45.jpg 亮着,说明继承了WORKPIECE几何体信息。单击 46.jpg 展开其定义区,只修改如下参数: 47.jpg ,点击 48.jpg " \. E! ?! j% M& z+ B
弹出 49.jpg 对话框:定义 50.jpg 9 y* `8 f, ?( l, K' E
51.jpg ,单击 52.jpg 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然后单击生成刀轨图标,这样就生成了一个精加工的刀轨程序。单击按钮退出操作对话框,可以在操作导航器中看到:在WORKPIECE下、在D6下、在PROGRAM下、在MILL_ROUGH下同样也都产生了一个名为ZLEVEL_PROFILE的操作。$ P5 j: n. @# G% u5 Q( h6 l' \
' b! a% B$ h1 I

$ @" H+ N2 E; Z# ? 55.jpg , c! O& b: t5 o* D: w6 V

: I7 j1 k0 E4 ?  ?
5 P- H# g5 }+ e* e$ X
56.jpg 0 L* k0 N: C5 [' @5 N

. m* F+ ?' z1 ~- Q  @
% r% `0 ?4 \: c! m; J
▲4,检查:在操作导航器中:按下Ctrl键选择生成的两个操作,然后单击图标 57.jpg
0 J) ~2 L" @% H! M3 `; r# y弹出 58.jpg 对话框,单击 59.jpg 系统开始检测程序,检测完毕弹出信息对话框。见下图所示:
" R9 i; I2 w3 X6 x  G* B- p: X+ D- y; ~4 D
: P1 y# [/ ~7 o. C; z
60.jpg 8 ^- h. ~* o  H. B+ q2 ]
/ t4 a8 H+ r3 i/ s

2 r" X: v! z# O, S4 l0 a' P▲5,仿真模拟:鼠标选择WORKPIECE右键单击,弹出右键弹出菜单选择 61.jpg
- @  l  j. E+ }+ H) [0 E 62.jpg 或者直接单击图标 63.jpg 弹出 64.jpg 对话框,单击选择 65.jpg 2 Q2 m- S3 C7 Q% B, z' Z2 N
后点击播放箭头 66.jpg 即可开始模拟。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Q( s- B/ ]+ X& r7 x
67.jpg / O1 D' W0 h8 L0 G2 y
1 u- A) B+ w- g8 F1 o4 ?0 O9 w
+ N8 q6 W( h8 Y9 Y+ i* k
▲6,后处理NC程序:按下Ctrl键选择生成的两个操作程序,点击图标 68.jpg 或者右键单击弹出对话框→选择 69.jpg ,弹出 70.jpg 对话框→选择一种后处理机床,指定NC程序保存目录,点击 71.jpg 按钮即可。
4 ?) ^* n! f7 v9 u7 o/ j' [  F$ h: m

% l" y' {5 n; z3 c2 B! s& u 72.jpg
; h1 {9 G+ w5 ]4 a7 L6 j
! |" x! V) V5 p% F1 v5 O- }- b
/ O% ]. K% [* p6 A
以上所演示的操作步骤──基本上就是UG编程的基本过程:这一小节主要是要学习──①定义坐标系(加工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重合、安全平面)─→②在WORKPIECE中定义零件几何体与毛坯几何体─→③使用WORKPIECE的几何体信息为几何体父级组创建一系列的操作─→④创建操作:定义必须的参数、生成刀轨─→⑤刀轨的过切检查与仿真模拟─→⑥后处理成机床能够识别的NC程序代码。大家对于这些知识只要做一个基本的感性的了解即可──我们会在以后的课程中展开更为详尽的讲解!期待──!
" ]; w" M6 [* l9 ]" J9 _) P/ @) }9 b% V' _7 c1 C

  j, D" {4 f( D# [  D3 ]+ R$ Q1 F% ^$ i! ]
53.jpg
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5-20 17:32 编辑 " k: J/ W% A# U. X
/ R% n6 D/ R8 l1 q
第二篇   UG编程的加工操作类型——之平面铣和面铣
通过前面的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做好了编程前的准备工作,现在从本篇开始就进入正式的编程工作,亦即进入UG的主要加工操作类型的学习━━平面铣+UG编程三板斧:型腔铣(一般用于粗加工)、固定轴轮廓铣(一般用于精加工)、淸根铣(一般用于淸角操作)。UG编程还有其它的加工操作类型,本书仅讨论上述所述类型。重要提示━━学习本教程推荐使用如下的学习方法: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3 D8 h/ y$ S! }& Q, l0 H9 h/ A+ u% m# X- a
1,首先:第一步你要深入的、仔细的、精心的学习每一个章节内容,尤其是注重体会案例的方法,这些案例看似简单,实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极富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如果你把它当做一般的案例,马马虎虎的、蜻蜓点水式的学习——那么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不会从本书中得到什么教益!2,其次:每学习完一个案例或者一个章节,你都要停下来而不是急于学习下面的知识,你要问自己:这一个案例或这一个章节到底讲了些什么?我从中学习到了什么?这些知识与前面的知识有何联系?我是否真的完全的、正确的理解了这些知识?
$ y% S, O  P. `7 j) Y& i$ o8 x- r1 W' ~6 ]3 v$ p$ L9 L6 X/ h9 I$ \
3,再次:你要用纵观全局目光来把握这些知识的脉络,鉴于本书的强大的“逻辑性”和“连贯一致性”,你不仅要深入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你还要从中走出来,以全局的角度来观察:这些知识要点的前后联系,进而发现它们的本质联系!
* F3 p  I3 L& K/ W$ T* O7 H6 m- O9 g
( e7 N# c" W" l# d
4,最后:请忘记本书的这些知识吧!——如果你真正的、完全的、正确的学完本书教程,那么忘记这些知识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由此而达到自由的境界!而这些就是━━“只有深深海底行,方能高高山顶立”的真正含义!2 _. S2 R# ~/ y+ W
& m( ^9 |! R! O( J3 E
1 b) K/ W( U0 I3 S1 T  U* f3 H
第一章平面铣————UGUG学习的基础( Z$ p) U* j" z+ m; s
; X. ~0 ?, R- ?& s
关于平面铣,一般教程都是把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并列来讲,而在本书中却把其置于首位,是本书展现UG编程思想的开篇之作。平面铣在UG之中的地位特殊,它既是学习UG的入门基础又是UG高级应用的体现。
( y8 ?/ ~9 z; l( y3 b# Q" b* c; ~) K7 ^2 O+ F/ [' f
一般使用者对平面铣有如下错误的看法:
2 q8 Z2 a$ e/ N  _- n$ k+ N9 X* l5 ?6 \2 X& l
①感觉平面铣特别难学,概念多、命令参数繁琐。对于初学者尤其如此,既是用过UG多年的用户也是如此。大部分使用者虽然能从表层意义上能理解参数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很难能灵活的运用。
  ^7 E7 u$ D0 A2 T1 \% M3 F, t; O' L. n( f# {" A
②而对于从事过有实际加工经验的人来讲,感觉平面铣用处不大,即使有需要用平面铣来加工的零件,也完全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型腔铣)来代替,况且命令繁琐往往令人不知所云,所以一般都不怎么使用它。正确的看法是:, q1 Q! I" W: n0 W9 @6 \& Y
1 |) a+ s# a( U0 @
①平面铣的确难学,这里我们要有思想心理准备,学习一款专业的编程软件当然需要付出精力,这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投资。但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的。②平面铣是UG的基础,大多数的参数命令都是在这里进行讲解的,学习完平面铣将进入UG学习的快速轨道。1 N, O8 {$ S) z& ^& }% _2 y

2 q5 H  h6 W( Y) b/ l4 k$ t③平面铣这个简单,所谓不经常用的操作类型,它正是UG高级应用的基础,特别是在五轴当中的运用非常之广泛。
3 Q+ z+ p, W/ t1 L6 r6 \: m
0 q0 d' c! S6 ~# H( C. c9 ?( |& W% h④平面铣从本质上是2D线框加工,即不需要三维的模型就能够加工,所以生成刀路速度快,且能够加工其它加工方式无法加工的诸如单线加工,零件上的流道加工等。
0 O" S8 F6 U; K4 {3 |6 n- j7 k6 F8 C' z
: n  u! q/ s# C# @3 l$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1:平面铣的两个核心:
2 s( T! C* |9 G% L核心1:平面铣仅能加工平面直壁的零件,对于有斜度的零件则不能加工。如加工产品的基准面、内腔的底面、敞开的外形轮廓等,在薄壁结构件加工中广泛应用。如下图零件都是平面直壁的。, O5 J4 `6 r) x- P, Y! n, R
7 t7 s4 n3 D' R  v9 I4 y; j
+ f5 _% t& _" d3 p/ a$ j
1.jpg
4 j; P7 @8 G% O' ]
$ M. l2 y' l5 Y4 M8 ]
, }2 H0 l4 m3 J3 L0 U
2.jpg
9 p. ]/ g9 J* E& T# N 3.jpg 8 B% A" h9 d" O  i5 v2 u" _9 _. @' x

) v% X7 V+ ]2 _) _& Q' x! U  M
- o& B7 o2 A$ t3 m/ K4 K
4.jpg
8 A7 a' i' t$ t( ], D- {* b
* f4 G- {# k0 T( e( G# l6 f
' Z4 L, ?4 e- s$ l: _2 c% o) @
下面来观察平面铣的刀路轨迹图示:从四个视图方位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刀具轨迹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每一层的刀路除了深度不同外,形状与上一个或下一个刀路都是严格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平面铣只能加工出直壁平底的原因所在。而刀路的形状是由所定义的边界形状来决定的。见下面图示:8 E$ V) H7 _5 V: Y5 R! h5 D3 J+ \# f: ]

/ V" w0 `; H$ ~- O% ^* E

/ N+ B4 V1 ]  Y& B( r 5.jpg
$ e) c2 H; b5 Z6 F. V" i$ W% ?0 X& ^6 r1 Z: |3 Q" D8 ?1 z
+ M+ [+ r$ E. k+ ~$ j
核心2:平面铣不是由三维实体来定义加工几何,而是使用通过边或者曲线创建的边界9 f! J/ z1 q* L1 S( W: Y
线来确定加工的区域。这是平面铣区别于UG其它加工操作类型的,是平面铣的一个4 L! ~: W+ |% Y; H+ v8 U& c
显著、鲜明特点。所以平面铣能够加工其它加工操作类型难以加工的线形加工。2:通过案例讲解来理解:
+ V& J* ~) b" k. w7 o) p( {▲1,打开文件\lizi\plan001.prt,并进入加工环境。
7 N% Z8 J" m$ o6 F) U▲2,打开操作导航器,图钉盯住,并切换到几何视图。$ ^8 {  K! S- K4 r! O* b
▲3,按照我们以前讲授的方法把WCS定位到模型中心最高点,且使MCS与之重合,并指定安全平面Z=20。
* ^" r; s5 M+ |% T0 [6 \5 q▲4,双击WORKPIECE或在WORKPIECE上右键单击→‘编辑',弹出铣削几何体对话框。在削几何体对话框中分别定义部件和毛坯。(具体定义步骤前面已讲解,不明白的参见<在WORKPIECE中定义几何体>一节)。& z# R$ c) y$ Z
$ T7 e  d5 f7 J& Z% u

. L% I6 Y$ B3 O5 q  \ 6.jpg 7 `5 R4 C" |. H7 s
. L8 H' U8 b; \0 o/ k
4 u: w  M3 K" _
7.jpg
, H1 [6 ~- l1 o- b" w0 h( T4 V; S! Y2 w& l* |) U
. ^2 T3 ~3 U7 F* s: ]7 h" U
▲5,点击创建图标 8.jpg 创建平面铣操作(按图中参数设置,没刀具的可自己创建一把直径为8的平底刀),点击确定进入平面铣对话框(上图1所示),点击生成刀路图标 9.jpg ,弹出报警信息对话框→“未指定部件与毛坯几何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几何体的 10.jpg 是熄灭状态。到这里我们便有所迷惑,我们明明、刚刚在WORKPIECE中' c7 _- d0 D3 D0 F" ^' v
定义了零件几何体和毛坯几何体,为什么在这里会出现这样一个报警呢?难道这个平面铣操作不能从它的父级组WORKPIECE中继承信息吗?这就是:平面铣加工的特点──零件几何体、毛坯几何体、修剪几何体、检查几何体都必须由边界来定义而非实体模型来定义,或者换句话说与三维实体没有关系,它的刀轨不依赖于实体模型。仔细观察(上图2)所示──就会发现刀路只与所定义的边界有关,而不管过切不过切零件。仔细观察这个平面铣对话框:零件几何体→对应着指定零件边界、毛坯几何体→对应着指定毛坯边界、修剪几何体→对应着指定修剪边界、检查几何体→对应着指定检查边界。再进一步:点击相对应的图标,都弹出一样的“边界对话框”(下图3)所示,即是要你定义边界而非实体的几何体。
( c5 k2 k; Q* t9 w7 K3 ^' d# }4 w% h5 ]4 D# X! E/ n) r
2 y6 L" q& N4 u- K! d& U7 J
11.jpg + ]3 D8 h5 m$ `$ c! t0 z# i6 K2 G
( }! X& V# o$ l- N, v

5 R/ ?% L( s- }' j( f那么我们不仅要问WORKPIECE在这里是不是没有用处?我们说:在这里WORKPIECE定义与不定义不影响刀轨的生成与否,它在这里主要起一个2D动态模拟作用以及刀路生成后的刀路过切检查,假如不定义WORKPIECWORKPIECEE就不能进行动态模拟、就不能进行刀路过切检查。所以说WORKPIECE在平面铣2D加工生成刀路中没有实际的意义,WORKPIECE它在3D加工中才有真正的意义。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多次强调要在WORKPIECE中来定义几何体,就是为了不至于引起混乱,因为在一个实际工件加工中,不仅要用到平面铣2D加工,还要用到其他的3D加工方式,假如有的定义在WORKPIECE下,有的不定义在WORKPIECE下,就会混乱,就会出错。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不管你用到用不到WORKPIECE,你都要用WORKPIECE来定义几何体,大家要养成一个习惯。* K8 ~' a) [% q: K' Z3 h2 A0 M

; q" }% V6 D* i: _, E
$ L; l. f7 c! f# U0 G& Q" X' e* o1 `4 R$ S*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9-8 03:57 , Processed in 0.111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