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楼主: 163l2UGS

ug8.0数控编程超级教程——金牌讲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5-20 18:31 编辑
5 R6 w) r- r$ t: f: e; ?' P7 ?7 H& X  s1 A7 B7 `
第2节:创建平面铣操作(案例反映出的问题):
- F9 ^5 B+ A  K  s0 c: t
7 |" R( \& k# g9 U# D6 D2 j2 V

0 S; \+ `& F4 {4 G  N' T/ Z! H(注意是选择:类型为 12.jpg )
* T/ H' L2 [# {' V
. Y6 @2 [( o, U- {% Z
由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操作都是来收集四类加工信息的:程序信息、刀具信息、加工方法信息、几何体信息。而其中只有刀具、几何体是加工必须的参数,那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在平面铣中如何收集这些信息的。2 }5 n/ A2 |# k8 N
第一步:打开部件lizi\plan002,进入加工环境后,定位WCS到工件中心最高点并使加工坐标系MCS与之重合。定义安全平面为最高面的Z=20,并在WORKPIECE中定义好零件几何体和毛坯几何体(自动块)。
/ C/ H4 Z- m3 \( ~: {0 b2 c" h! K3 d2 o9 e" s

- r! c) z$ I; W第二步:点击创建操作图标弹出创建平面铣操作对话框,按图中设置好程序父级组、加工方法父级组、几何体父级组,刀具不用管它。并选择操作子类型中的第四个图标PLANAR_MILL(下图①所示),单击 13.jpg 或按下鼠标中键进入平面铣对话框。# L( N9 o* b8 x7 o
9 \+ R* d0 f$ C8 ?3 L
14.jpg ( l4 t$ {8 N$ F; \
" T8 f( V9 h% \2 g1 D- w
15.jpg & e9 I$ K( C  {# a0 [* q

* c! t% t1 z3 U+ b# M% t 16.jpg
; ~& p$ k( \# A2 p1 e# V; E* N$ a7 I  E' s5 R5 Y

9 H, t9 P9 D$ o2 F第三步:首先来定义加工所用的刀具,经过测量我们决定使用直径为16的平底刀(以后我们会创建自己的刀库,到时直接调用即可,不用临时创建)。在对话框中点击‘几何体'收起对话框,再次点击‘刀具'展开对话框(上图②所示),点击创建刀具图标 17.jpg   ,弹出定义刀具对话框定义D16的刀具(上图③所示),输入数字16后按下键盘上的Enter键,刀具立即显示在视图中。同时在刀具上出现动态的临时指示坐标轴,点住原点位置或者直接点击零件上的某一位置,可以自由拖动刀具到零件的任何位置进行查看,查看刀具在某些区域大小是否合适,这是新版本的增强功能。这一步定义了刀具信息,下面我们再来定义加工几何信息。
( L: A! [  P9 U5 j) a, r
# N6 h9 p  z: e' z+ m
第四步:定义加工几何信息就是你要告诉系统你要加工什么?你要加工那里?即是你要加工的范围。下面我们就来划定加工范围,不是让刀具满世界的乱跑。点击指定部件边界图标 18.jpg ,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在模式中选择曲线∕边→弹出创建边界对话框→按图中所示设置(注意一定要与图中设置一样才行),并用鼠标左键依次按顺序选择图中的边缘线(下图1所示),这样我们就创建了一个边界范围。 19.jpg 2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点击生成刀轨图标,出现报警信息对话框,提示没有定义底平面。点击 20.jpg 定义底平面图标,弹出平面对话框,按图中设置左键点选最底面(高亮显示的) 21.jpg (下图2所示) 完成。再次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22.jpg ,刀轨成功生成。(下图3所示)
9 S- f; S) @$ [' @
: m  _, O4 p2 O$ f7 V9 x3 y 23.jpg
- t2 l* @- F& D0 o4 O 24.jpg : {) A( t. g3 S! I

$ ?# f7 B& z& A 25.jpg
/ d- k$ p- [9 S5 O+ ~ 26.jpg 0 ?: D' M" l" f3 \$ d( z

: x( K& z; z2 w0 N, m+ a* ?第五步:模拟仿真:点击对话框中的图标 27.jpg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切换到2D状态,点击播放按钮 28.jpg 开始模拟,生成模拟结果如(上图4)所示。可以看到零件中的小凸台被切掉了!
! `7 r: R* _) W' j# G
由上例:首先知道:这也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东西,即:任何一类操作都必须具备四类基本的信息──程序信息,它只不过决定我们输出程序的顺序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操作是否生成刀轨没有影响。我们都习惯在创建操作之前就已经指定这个操作要放在哪个程序组下,所以我们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同样对于加工的方法我们通常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定义加工的余量和公差,所以我们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对于刀具我们在前面的操作中已经看到是在操作中临时定义创建的,刀具是不论那种操作都是必须要进行定义的。这三类基本信息都是很容易创建了,所以我们所要面对的、需要花费精力的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定义加工几何体的问题。对于UG来讲不论是平面铣或是型腔铣或是固定轴轮廓铣或是钻孔操作等,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定义加工几何体的问题。而相对于每一种操作加工几何体的定义方法不尽相同。就平面铣而言它是使用通过边或者曲线创建的边界来确定加工的区域──即定义加工的几何。那么什么是边界呢?边界又如何创建呢?
, I- ^9 s+ J* b* i1 Y& V; |+ o- L: [" Z4 T" y8 i9 w: ^
, D7 ?* w9 f, x6 `$ I
5 B! ]  ~8 x$ D: [!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节:首要的任务──认识边界:% g' q. v3 Z5 p: ^/ T
在平面铣对话框中的5类几何体,除底平面外点击任何一个图标都弹出一样的对话框即──‘边界几何体'对话框,这说明这4类几何体的定义都是要用边界来定义。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边界:1,四种方式来生成边界:1 b: B" {) I! Y" z. J
即在对话框中‘模式’──面、曲线/边、点、边界四种方式选择。其中面、线模式功能强大,是常用的模式。点模式简单快捷。而边界模式不推荐使用。2,
+ H' v; v/ r, I- n; {2 K$ K& ?' E# @3 w" F9 q7 h

8 {5 D% }# R0 @& q! k  X边界的2个核心概念:9 R$ t' v& o) |* F# B, b, [. b
①材料侧:这是真正理解边界的关键概念。所谓材料侧是你所定义的边界的某一侧的材料是将要被去除的或是被保留的。根据其所扮演的几何体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的讲:作为部件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保留部分;作为检查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保留部分;作为毛坯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切除部分;作为修剪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剪掉部分;! q5 x2 ~- d1 n' m) G. M8 M3 q- P2 i
②边界平面:即生成的边界所在的平面,因为边界都是一种平面线,必须在一个平面内。而这个平面决定其高低位置。这个很重要,它的高低位置决定着刀具开始加工的位置。其生成方式有:自动和用户定义,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动,当我们需要的时候用用户定义方式来调整。0 a% I, p: k) Y$ Y% K! u
3,通过案例实际操作练习来理解上述概念──注重体会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要领:
  |; P" l- q6 t* `% K- N1 b' K0 w$ a& c4 e5 I" o8 x% S
9 w# m5 |. \: t" y( z4 c
继续前面的案例:在前面的这个案例中,是一个最原始的刀路,很明显地这个刀路把工件中心的凸台给铣掉了,怎样不过切这个小凸台呢?练习下面的操作:
! F4 O; k* I' I* c9 S, o3 c* c" c$ c2 r* c9 G& D- Q
+ z8 Z& Y( a) h/ F. T' j3 X
第一步:追加一个零件边界: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29.jpg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 30.jpg →弹出边界对话框选择曲线/边模式→弹出创建边界对话框按图中设置(注意材料侧的设置为外部)(下图1所示)──→在图形区选择小凸台底部轮廓线(下图2所示),点击确定按钮3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点击生成刀轨按钮 31.jpg 生成刀轨,在屏幕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渲染样式→静态线框模式进行查看,我们发现刀轨在小凸台内部生成(下图3所示)。很明显这是错误的,这就是材料侧定义错误,下面我们进行加以改正。
5 U) G2 x+ O2 L2 D6 R& ?; m( K: z, D% p4 |! P

8 K( G, w/ s9 k! }, d3 n0 o1 B 32.jpg
0 E7 `6 F0 L/ k" v1 H0 l+ N8 X, ~- C% s; r

/ y; @& F  H6 m' Y 33.jpg
* Q- v/ d# M  g& X$ u" I" C$ ^' |6 {! d0 Y  [, g- u  p
/ u+ u, C, S+ m$ W. C
34.jpg
* w) E) M* H6 V1 \$ i* o
+ d2 b9 A, e9 y1 l4 |8 H7 ^# n& E

  i9 o/ S; C& \( r" m( t2 j/ L第二步:再次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35.jpg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黑色箭头 35..jpg 切换到凸台边界(颜色变白高亮),修改材料侧为内部
' x) v+ C% q) h) e5 a 36.jpg 如下图4所示(意思就是要保留内部加工外部),点击确定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再次点击生成刀轨按钮 37.jpg 生成刀轨,可以看到这次正确的生成了刀轨──加工了整个底面且避开了凸台位置。生成的刀轨见(下图A)所示:4 l* |& C7 b8 q' Q
38.jpg 3 d! K9 p, }" n0 ^; T

. N/ W% o$ c1 A3 t- }0 d
% Z% X1 F% T2 E& V+ z/ R0 _
39.jpg 3 N/ O1 z- _1 y( P
5 P4 Z+ Z- n8 N, K% z! s
' r- X, A+ q% Y5 q, t3 b
40.jpg 2 p0 y: o$ y9 U, Y) V
0 L6 B8 Z/ i: }) }1 B, n8 S

1 E! e' g9 N  h8 z! q! ~第三步:到这里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假如这个工件是一块方料,要做整体的粗加工,这样的刀轨是不行的,那么我们怎样来实现多层切削的粗加工呢?练习下面的操作:再次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41.jpg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黑色箭头切换到工件底部外轮廓边界(变白色高亮),在此修改边界平面:点选‘用户定义'选项→弹出平面对话框:自动判断方式、偏置为0,鼠标左键点选零件最上表面(上图示B)。确定2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展开“刀轨设置”定义区,点击切削层图标 42.jpg 弹出切削层对话框按图中设置每刀深度为2(下图C所示),点击生成刀轨按钮生成刀轨,可以! M8 w) n8 Z3 l9 k9 q$ k/ m2 z; `
看到这次生成了我们想要的多层刀轨。粗加工了整个零件(下图C所示)。但我们发现小凸台又被铣掉了(如下图C所示)。我们再作进一步的修改。
; J- {" Q2 Z' N- q7 g* |: R- c' o6 f8 O3 O  M
4 c" T3 ?3 W& P/ q+ T# H5 S3 B* i

! e+ s0 t, G8 g' n
* _3 c/ {: k+ N2 ]' @9 Y6 I* j2 |
* |, Q$ ~) z( ~1 `; L
第四步:这一步是把小凸台底面的边界也提升到凸台的上表面位置:再次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46.jpg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黑色箭头 47.jpg 切换到凸台底部边界(变白色高亮),修改边界平面点选‘用户定义'选项→弹出平面对话框,自动判断方式、偏置为0,点选小凸台最上表面。确定2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点击生成刀轨按钮 48.jpg 生成刀轨,可以看到这次生成了避开凸台位置的多层刀轨。粗加工了整个零件且加工出了凸台。见上面(图D)所示。
0 p# t6 f; |. @4 n6 E* Z8 H, |! x/ m1 d/ M

$ D; R: t9 `+ O  Z第五步:我们再次修改工件底部外轮廓边界的材料侧为‘内部’(具体修改步骤自己操作练习,不会的参考前面步骤)(下图①所示),再次生成刀轨这时弹出报警对话框(下图②所示),系统不给生成刀轨。再次修改成‘外部'(因为要加工边界内部所以应该选择保留外部),由此你也许明白材料侧的意义所在。
2 h6 b( K- G$ n
2 s! ~$ P9 m+ Z" ]# |2 i( ~& p4 @

) ~' m" D. l  \+ H. Y- R4 u  q# ~# w- y注:这个练习重点在于领会材料侧与边界平面的意义。* a% z  O! A) O* s( l' L

4 Y6 V$ b1 K2 D! g0 j; U9 W

3 I. x; c; x( N7 R4 d$ `7 k" C: C5 r
: O1 p# h& m, C- X; F# h
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9-24 15:03 编辑 + V9 n. }- W3 _. W0 q* ]4 @- c- u

4 H2 ^/ W: h8 R4,边界被赋予的各种角色意义:边界可以成为部件边界、毛坯边界、检查边界、修剪边界。其意义就是前面所说的即是:作为部件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保留部分;作为检查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保留部分;作为毛坯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切除部分;作为修剪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剪掉部分;在这里我们就是要看一下它们的具体含义,以及要揭开,要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平面铣的精髓部分。还是通过案例练习来进行说明和学习:
7 h( x/ \4 a. s3 e5 p) Q" ?; z( P- w2 m/ s
第一步:打开部件X盘:\lizi\plan004.prt并进入加工环境(下图①所示)≡>定义工作坐标系WCS到工件的中心的最高点:①做辅助线:本次采用做辅助线的方法来定义坐标系(你们也可以采用以前教过的方法,这里只是为拓展一种新的方法而已):点击主菜单栏中[分析] 49.jpg →测量距离→弹出测量距离对话框(注意在对话框中的设置)(下图②所示),在工件上表面创建一条对角线。右键单击刚创建的直线→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显示”→点击颜色框改变颜色显示为黄色(下图③所示);②对角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格式→WCS→原点弹出点对话框,鼠标左键选择直线中部系统自动选择到直线的中点位置(注意点捕捉都已打开状态 50.jpg )→此时出现预选黄色点点击此点并确定。此时WCS就移动到了此位置(下图④所示);≡>使加工坐标系MCS与WCS重合:在操作导航器几何视图中,双击 51.jpg 弹出机床坐标系对话框,点击图标 52.jpg 弹出CSYS对话框,选择参考为WCS, 53.jpg 2次退出对话框。这一步定义完成加工坐标系。( W  J9 Q0 N) ~
" O5 q5 Q/ j; a  h  u
54.jpg
55.jpg
  u9 B( Y9 I" N5 J! f4 W; u" c 56.jpg
' T  X; s- Z" e2 y5 ^" H 57.jpg 9 A" y( b3 n+ s2 H4 S: Y8 m
6 Q/ X: p* N6 G) B. H

: d7 H: I5 q; m* q# s- G! K第二步:定义WORKPIECE:在操作导航器几何视图中双击WORKPIECE弹出铣削几何体对话框,在这里分别指定零件和毛坯:点击零件图标 58.jpg
' w. l6 ]. Y4 G. [7 r( X选择图形区浅蓝色工件(除压板和底板外──因为这里零件并非一个“体”而是一个组合零件,要分别选择蓝色部分)(下图⑤所示),点击毛坯 59.jpg
9 X6 W7 ~9 ?/ h+ W6 u' L0 e图标用自动块方式确定毛坯几何体。

  c$ M2 b$ }2 M+ V
# Y+ K! }( d8 }1 H8 M1 H, j 60.jpg

: H" Y! a; g- R7 f 61.jpg
+ m0 [* K8 d& x* f' ` 62.jpg
4 Y* C6 Y* }( ?
, \% L& O) d1 l0 O. k$ V: ~1 g! A  j4 z7 {6 [
第三步:先创建一把名为D10刀具直径=10的平底刀(步骤省略),然后点击 63.jpg 创建平面铣操作,按图中设置相应的父级组(上图⑥所示)→弹出平面铣对话框:①先定义零件边界:点击图标 64.jpg →选择点模式 65.jpg 生成边界方式,在图形区选择零件上表面轮廓线的角点(材料侧选择外侧,因为要加工轮廓线内部)(上图⑦所示),此选择是明确加工的大范围,然后再进一步的细化即分别定义腔体内的2个凸台边界:使用默认的‘面'选择模式,直接点选零件内部的带有圆孔的凸台(注意先勾选 66.jpg ),材料侧为内部)。不要按确定退出,继续切换为曲线/边模式,选择腔内6字型上表面轮廓线,注意材料侧的选择─外轮廓线为内侧、内轮廓线为外侧如(下图⑦—1所示)。确定3次后退回边界对话框,至此零件边界定义完毕。

  |9 G* U; B& C; t6 M& Y0 c+ p) C- h. R# H* l; M1 @

+ f" L% ?7 I# s3 Q& o; S& l 67.jpg
% Z/ L# S# ^2 }  U" v$ {/ G 68.jpg , w; ]' J  o  _6 R9 V: F/ J
& V* m, m6 u3 y2 @

+ F5 k2 w# U* h. d②生成原始刀轨:定义底平面点击图标 69.jpg ,直接在图形区选择腔体内最底面即可。点击 70.jpg 收起几何体定义区、点击 71.jpg 展开定义区点击 72.jpg 图标定义切削深度为: 73.jpg 74.jpg 为8, 75.jpg 后生成刀轨(上图⑧所示)。很明显刀具碰到了压板、还有加工了不该加工的部分。实体模拟后的结果也能显示出来。

5 g) \6 y6 t2 U1 p. Y7 W2 W) A0 O4 k! d6 C0 v( }! b& e3 s3 M

1 m7 N, r# T4 Y) r下面我们进行修改───③使用检查和修剪边界:在平面铣对话框中几何体定义区点击检查边界图标 76.jpg →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使用默认面模式且在忽略孔、忽略岛打上勾→在图形区选择两个压板上表面后(下图⑨所示)。 77.jpg 回到平面铣对话框。至此定义完检查边界。下面继续定义修剪边界修剪掉不需要的刀路:点击修剪边界图标 78.jpg →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选择使用 0.jpg 模式,设置为材料侧内部、平面自动。把图形放到俯视图,选择图示中的位置(下图⑩所示),确定2次退出回到平面铣对话框。至此定义完修剪边界,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79.jpg 生成刀轨,仔细观察生成的刀路。发现刀路已经避开了压板位置,且在曲面区域的刀路已经修剪掉(下图○11)所示。虽然避开了压板位置但是避让了多少?──观察放大的图示发现刀具与压板正好相切。再观察修剪部分仍有少许的刀路在这个区域(放大图示:为图⑩-1)。分别编辑修改这两个边界:点击其相应的图标进入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 80.jpg 勾选余量填入余量值 81.jpg ,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再次生成刀路(图⑩-2所示)。观察刀路情况已达到了目的。
; Z. }6 a( I/ z/ \4 ~8 x
5 L0 H; L% c( n2 B) [; V; W
1.jpg & e2 z$ Y! Q# S

& @7 Z" h6 u7 H1 f4 B 2.jpg
0 j, Y* ]% J3 Y0 Q  V- Q' \
( Q  D% M/ m0 @ 3.jpg
* ?, [/ k( F" d/ ~0 C9 V) p0 c6 ?5 P
# w! x- ?6 M6 c0 \, j! P(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楼主发个pdf格式文档
$ v: v: f7 h' X  D3 J0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9-24 15:33 编辑
; A% r4 l  S0 W: o9 y+ S
& \% C3 k6 }  h" }) i- N④毛坯边界的使用: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基本上明白了各种边界角色的用法,下面我们看看毛坯边界的使用情况:点击图标 4.jpg 同样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选择点模式选择工件的四个角点(下图①所示)生成毛坯边界。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后,再次点击图标进入编辑状态,把毛坯边界的平面提升到上表面的Z=50mm处(见下图②所示),再次生成刀轨并仔细观察(下图③所示)。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 \! [5 T1 D5 a. h* }8 ~9 ^7 I; X& o) y
. B+ B5 M1 A& d+ L! V6 y. J
5.jpg . C) p& |  p2 W, @9 q, u
/ C# G/ [5 L% f4 _$ x* P
6.jpg
3 t4 J1 X  C8 g% x) E; L. |4 c6 X4 ~  v$ O. _# ]0 o% u$ I& r3 D
※1,修剪边界的上方没有刀路产生一直管用,而检查边界上方有刀路产生一直加工到压板上表面后,才避开压板。这就是修剪边界与检查边界的区别所在。
7 Y! y7 E) o3 I0 k  q  [# [/ F※2,刀轨从毛坯边界平面处开始生成,而再不是从零件边界平面处生成了(如上图③)所示。再进一步我们把毛坯边界降低到凸台位置(自己操作)结果显示为(上图④所示)黄色线为毛坯边界,发现刀路并没有从凸台位置开始铣削,即没有从毛坯边界处进行加工。我们再进一步做一个如下(图A、图B)的毛坯边界并分别生成的刀路如(图A1、B1),发现刀路只在毛坯边界范围内生成。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揭示出几个重要道理:
+ P5 o  I. R% t
- N# F( J4 U6 m/ j* h- U0 X8 Q6 @1 M; q+ ~6 u  l+ J8 K' F4 z# \
8.jpg : U% S. ?6 T7 b: n9 s7 g0 W$ u' L

. K; Z" D5 t7 q4 c. V- G( q9 Y∑1─→把毛坯边界抬高刀路从毛坯边界处生成,把毛坯边界降
; W. d8 w1 b4 F5 T. T低刀路不再从毛坯边界处生成说明:刀路仅从零件边界或毛坯边界最高边界平面处生成,即刀具在所定义的最高部件边界平面或毛坯边界平面处开始加工。
' Y8 K( l9 D7 s- b∑2─→从边界平面处开始加工,按照边界的形状一层一层加工到指定的底平面位置─即加工的最低位置。即刀轨从最高零件或毛坯边界面开始到底平面结束。如果边界平面与底平面处于同一高度即同一平面时,就只能产生一个切削层的单层刀轨;如果边界平面高于底平面,加之切削深度的定义(即在切削层选项中定义的每刀深度),就会产生多层的刀轨,从而实现分层切削。
3 J7 Y2 }% B- i! m( L∑3─→图A、图B揭示出毛坯边界也是定义切削范围的,那么它与零件边界有何不同呢?这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搞不清楚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觉得平面铣难学的原因,这也是很多UG使用者不愿用平面铣的原因。正确的理解二者的关系,是掌握平面铣的精髓所在。5 e: Z$ X3 ~! K& ?
4 Y& g' m+ @, d' T6 P# \  t* P$ T
第一点:二者都能定义切削的加工范围,这是共同点。第二点:二者的作用和加工目的不同,其表现在两方面:①:零件边界定义加工范围时,它的目的就是告诉系统──刀具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仅限在此范围内加工,所以当零件边界定义范围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进刀或退刀都在此所划定的范围内。而用毛坯边界定义范围时,它的目的就是告诉系统──这里有一块材料,刀具你要把它给做干净去掉。所以当毛坯边界定义范围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进刀或退刀都基本上在此所划定的范围外进行。
& r/ {7 z% P( q3 h
2 D% [8 {9 h& Q6 b0 R2 u* C②:零件边界定义不仅能定义加工的范围还能定义最终的几何体形状:具体的说就是:刀具你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仅限在此范围内加工,而且在此范围内你不能碰到所定义的具体几何体形状(例如图示中的凸台)。这当然是靠定义材料侧决定的,一旦你定义错误材料侧就会发生过切。而毛坯边界不能定义零件的具体几何体形状,它的材料侧只能是内侧。
( p6 i  u" B( V( ~$ l# U0 I! f9 d5 f. Y& O
第4节:如何定义加工几何体:1,平面铣中的5种几何体:" O7 U& }! r& \5 ^
通过上一节的简单案例学习,我们认识了边界以及边界被赋予的几何体意义──边界几何体:在平面铣操作对话框中‘几何体’栏中,共有5种边界几何体:它们分别是:6 \& ]  F  T9 I* T4 o' ]$ C  L- _
9.jpg ─指的是加工完成后零件的最后保留形状,即通常来讲在电脑屏幕中* O  m3 I# ~* e- V! ?" ^& _
的三维模型。
+ ~, I& F2 J6 H+ I7 G 10.jpg ─指的是将要被加工的要去除的材料。即把这些材料去除后而得到最
# k9 l) L/ T" u; r终的零件形状。我们所有操作的目的都是来去除这些多余的毛坯材料的。2 a/ e# u8 e- h8 X
1.jpg ─指的是刀具不能碰撞的、需要避开的切削的区域。一般常指压板或工装夹具位置。6 ?4 v0 y& T5 T' u' P9 |$ r
2.jpg ─指的是指定刀轨被修剪的范围。一般常用于要加工某一区域或是某一区域不希望被加工的情况。
4 e' L: P/ X7 ^  \& j+ M4 h 3.jpg ─指的是加工的最低限度平面。这是在平面铣中唯一一个不是用边界来定义的加工几何。
, f; q4 t) N1 k7 Y  O! o/ D& B2 M! V& ]1 L. x/ S
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这5种边界几何体我们是否都需要进行定义呢?通过上面这些简单的概念表述以及上一节的案例学习,我们很容易地分析出它们的使用情况:修剪边界几何体:如果我们不需要修剪刀路,是需要加工整个工件,那么很自然的就不需要来定义它,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修剪边界几何体不是要必须定义的,它是根据是否需要来进行定义的。3 r1 @8 Z) S' u  S& k
1 N( N/ ^7 O" x5 p- o. N
检查边界几何体:我们要加工整个工件,且不是使用压板或夹具来固定工件,而是使用底板把工件固定在铣床床面上,那么就没有要干涉的地方,所以就不必设置避开的区域。由此我们应该知道检查边界几何体不是要必须定义的,它也是根据是否需要来进行定义的。, P4 \/ n7 T' U8 W# s

; o" L% b! q& R5 F( [# E底平面:在前面的操作案例学习中我们知道:刀轨从边界平面处开始加工,按照边界的形状一层一层加工到指定的底平面位置─即加工的最低位置。即刀轨从最高零件或毛坯边界面开始到底平面结束。如果边界平面与底平面处于同一高度即同一平面时,就只能产生一个切削层的单层刀轨;如果边界平面高于底平面,加之切削深度的定义(即在切削层选项中定义的每刀深度),就会产生多层的刀轨,从而实现分层切削。如果我们不定义底平面,系统就不知道加工到什么位置结束,所以就会出现报警信息(如下图①所示),就不会生成刀轨,所以必须定义底平面。& _% Y; @* X4 N6 a# |7 m
7 M1 x) V8 F) }& L, m: a
4.jpg 5.jpg 6.jpg
5 d: }( Z6 f& P, i* A
部件边界几何体:从其概念中我们很容易知道,这个几何体是要必须进行定义的,不然的话系统怎么会知道要加工什么?要加工什么形状呢?这个容易理解。
: X2 V0 c; v: I& j' g) F毛坯边界几何体:在实际加工中必有一个实际的毛坯存在,加工就是要把毛坯材料合理的去除而得到成形零件的过程。这么看来毛坯边界几何体也是要必须定义的了。然而事实上在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并没有定义它(只有在讲到毛坯边界的时候才定义的)。平面铣照样产生了刀路。说明毛坯边界几何体可以不被定义即不是必须要定义的。Ⅰ,如果部件边界几何体和毛坯边界几何体都不进行定义的话,系统就不知道要加工什么,更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加工,所以会出现(上图②所示)的报警信息。Ⅱ,指定了部件边界几何体或毛坯边界几何体或二者都定义了,如果材料侧指定错误的话就会出现(上图③)所示的报警信息。5 S! u. A! R( F

0 w( @) l4 {7 k※※通过上面的报警信息说明:图②:系统不知道加工的范围,所以让你指定部件和毛坯几何体,即是让你指定加工的范围。
) L. }& }( }+ r& p6 V% v图③:虽然定义了加工范围,但系统不明确所指定
( d: p+ E+ ?$ U. ~1 [; u) }3 H的加工范围,所以不知道要切削的材料在哪里?4 G4 u( [9 R& i
所以要创建一个成功的平面铣操作,进入对话框后,所必须要做的就是:6 {4 o; v- a, ?" f
第一步:必须指定要加工此工件本操作所需要的刀具(临时创建或事先指定从父本组继承或从刀库调用等方法)1 k& @! R5 N$ {& R' \0 a8 J
第二步:毫无疑问的先指定必须的底平面7 [! |' s7 W1 {& X4 S; j- Z9 x
第三步:指定明确的加工范围(在这一节里我们要给出一个好的方法)
# P; O+ \, ?5 ~6 Z$ `: |% T
第四步:根据是否需要定义相应的检查几何体或修剪几何体# a" ~6 J: R6 A9 I' z5 q$ L
第五步: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调整细节参数。3 X7 m# T* K4 l' X
0 g! E- Y8 |# H9 I  `9 O& W& o" |
3 N  W  k$ X: N" Z
2,反映平面铣精髓的经典案例学习:0 G7 ]* }. b4 e! R; W# n8 }
本节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讲解如何定义平面铣所需的几何体,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设定,仔细学习并体会这个案例:
6 i% c' h. E% @* X
  j7 c* g/ m! N/ M+ ]6 g/ O/ w- \+ H* V
①打开文件X盘:\lizi\ping_mian.prt的文件,并进入加工环境 7.1.jpg 7.jpg 8.jpg ,确定或中键确认进入加工环境。
' V+ V6 R; V' k3 R" s②先隐藏压板和毛坯体:按下键盘上的Ctrl+B组合键出现类选择对话框,点击类型过滤器图标 9.jpg ,弹出 10.jpg 对话框选中 11.jpg 后确定退出。在图形区选择压板和毛坯体,确定并退出。此时在图形区仅可见要加工的工件。
- j- z! c$ D$ G) u+ K+ f3 P+ |  W0 c

0 _0 s' ?! y: E, v③建立加工坐标系MCS并与WCS重合,定位在工件中心最高点位置,指定安全平面为Z=20。并在WORKPIECE中定义零件和毛坯几何体。建立过程和具体方法前面有详细的讲述,这里不再详述。
* y6 {3 B7 d! ~8 I7 b* ?( y④创建2把平刀直径分别为D=25和D=10,以便后续操作使用。在刀具视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2把刀具。具体的创建方法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x/ c- e' [) \

$ m# ^% \( N% g5 l, z

) Q, I1 Y" l. h# ?$ @- N⑤点击图标 12.jpg 创建平面铣操作,按(下图1所示)中设定,确定进入创建操作对话框," c# [" R8 w  I0 f  p  ^1 @2 \
首先检验父级组的继承是否准确──即是否与(图1)的设置相同。点击 13.jpg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几何体是否为WORKPIECE,再次点击 14.jpg 收起定义区;点击 15.jpg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刀具是否为D=25,再次点击收起定义区;点击 16.jpg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加工方法是否为MILL_ROUGH粗加工,再次点击收起定义区;点击 17.jpg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程序组是否为PROGRAM,再次点击收起定义区。查看完毕发现系统准确无误的继承了信息。下图1所示。
1 C, Q* P6 A. G5 l' q: k
; y2 @& x7 T  g( p" K  a; W) G5 P8 e; F

$ V7 M7 z: ^0 n 18.jpg ! J% J4 m0 v7 P9 c0 _' c1 f

  {! b- s3 C( g! _: w3 i2 E

4 f, u9 x8 I* L, l( @⑥这一步开始定义加工所需的几何体:首先定义毫无疑问的底平面几何体,以决定要加工的最深位置。点击图标 19.jpg 弹出创建平面对话框,用自动判断的方式直接选择图形的最底面(高亮显示),注意偏置值距离为0, 20.jpg 并退出。把图形切换到线框状态点击 21.jpg 查看刚定义的底平面(三角平面符号)(下图2所示)。至此底平面几何体定2 V7 y0 C# `' g- }8 D  V+ W
义完成。
  G' e/ k. V5 {2 c3 m) p- L
1 f+ ]. F2 ?+ U9 B. e- K3 X9 n; `) P! G9 r
& c4 Z+ X8 r# k, \
22.jpg
9 U' T' y  B% ~+ u
! L* x9 S6 _. a
# ^7 l$ G, t1 {
⑦定义明确的加工范围:在前面我们专门讲解了零件和毛坯边界的区别,对于工件内的最终几何形状是需要用零件边界定义的,毛坯边界则不能。而对于范围的划定二者皆可,但是毛坯边界有其优势。要定义比较复杂的零件几何形状(这个零件相对来说就有一点复杂),我们要选取边界就不容易了,更别说每定义一个边界都要考虑其材料侧的问题,因为材料侧一旦定义错误,要么不产生刀轨要么就过切零件。自己先试着定义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 n) m8 Z  K( ^5 L
# H+ O7 ]# u& \- N% d
5 B( |& p/ T/ T4 i: g0 D# V
9 K$ N7 f2 a: G$ M' [+ L)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9-24 15:45 编辑
: t, {" u! Y4 s9 [/ a3 _9 z+ i% X& ^! H5 ^; ]
看下面的操作步骤,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就是平面铣加工思想
- j4 a& a+ o; w0 t0 N6 R( Q5 b的初步展现──这一步的名称为:我管它呢!
2 r/ [, o1 P; G: t+ s* E/ z' H: ~) O- z: l) c6 |: L7 I3 N8 R/ v

! \$ H6 `/ D! I* \6 d& H3 |3 `1 U第一步:点击创建部件边界图标 23.jpg 弹出 24.jpg 对话框,按默认的面模式不用设置任何的参数,直接点选工件中的所有需要加工的平面(下图3)所示,自然就会生成零件各个部分的边界, 25.jpg 并退出。在这里你不必考虑材料侧的问题,也不必考虑边界平面的问题。让这些繁琐的问题见鬼去吧!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26.jpg 出现 27.jpg ,没有生成刀轨,说明什么问题呢?自己先考虑一下。说明加工范围定义不明确。- O- [. h: u1 U8 S# _/ D$ y

! a0 s) B9 X6 |3 |: |9 t

& Z) ?) f- o4 X5 k. B8 p 28.jpg
2 D: @" a5 Z, D4 w
' J) U: o, h" _3 G0 S' p2 F

% T/ R4 I" r4 s# N( J( H8 X第二步:点击创建毛坯边界图标 29.jpg 弹出对话框 30.jpg ,按默认的面模式不用设置任何的参数,直接点选工件中的底面(上图4所示)生成边界,确定并退出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再次点击创建/编辑毛坯边界图标 31.jpg 弹出 32.jpg 对话框,修改边界平面为 33.jpg 弹出平面对话框,类型为 34.jpg 偏置距离为 35.jpg ,点选零件最高面(下图5所示) 36.jpg 键2次退回平面铣对话框。这一步把边界抬高到最高面,要使刀# @4 {5 i3 i6 ]- T9 q9 e% i
具从这里开始加工。至此明确的加工范围已经定义完成。
% M" O) R+ R2 @4 F6 o% m5 g& p( N
" m$ Z7 h/ a. ~' G/ f: [

2 ^: V3 L( I) _) a 37.jpg
: e7 J  r$ g; l9 C. @ 38.jpg 4 H$ x% l+ O8 M! G# I: N. l( W
第三步;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39.jpg 出现 40.jpg 报警信息,还没有生成刀轨,但不是出现 41.jpg 这样一个报警,说明加工范围是明确的,不是几何体定义的问题。‘不能在任何层上切削该部件'就是系统不知道在每一层上要切削多少材料。所以我们要定义它:在平面铣对话框中点击 42.jpg 展开定义区点击图标 43.jpg ,弹出切削层对话框(上图6所示),按照图中设置后确定键退回。再次点/ D- m, Y  R  {, W( Q
击生成刀轨图标 44.jpg ,看成功生成了刀轨,且是从工件外进刀(黄色线部分),这个进刀方式符合实际加工的要求(不伤刀)(上图7所示)。点击对话框中的刀轨确认图标 45.jpg ,转换到刀轨可视化对话框,点击2D状态 46.jpg 点击播放按键 47.jpg 进行实体模拟,实体模拟后的结果如(下图8所示),点击比较按钮 48.jpg 图显示为(图9A所示),灰色部分就是加工后留下的余量部分,平面位置已经基本加工到位。只有侧面处没加工到位。修改加工的底面余量,因为这一步我们不能加工到位。在主对话框中点击 49.jpg 图标弹出 50.jpg 对话框,切换到' ^- z% ?  D9 Z6 g7 `
51.jpg 选项,在这里可以看到部件余量为继承MILL_ROUGH粗加工设置的 52.jpg ,先解锁 53.jpg 后,修改 54.jpg 为0.5,
% Z  @+ f3 S3 y 55.jpg 完成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再次生成刀轨并实体模拟后的结果如(图9B)。注意观察图9中的A与B的区别──图9B底面也留有了余量。
4 @# Q. j2 ?' a6 A6 d: M7 I: K
8 a3 d3 U  h% B: _' ^ 56.jpg * t7 r9 f' i1 ]5 l( ~

/ T. A- l8 t! ^, v1 \5 W 57.jpg % |& s1 y0 ^$ a& o& B;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9-24 16:22 编辑 ( \; |- p9 `. m9 s
1 n' d2 x- o8 U4 m3 O, a0 p! L
第四步:验证分析毛坯边界与部件边界的区别:这一次我们不使用毛坯边界而用部件边界来定义加工范围,看一下效果如何:首先把毛坯边界去除掉,点击创建/毛坯边界图标 58.jpg 弹出 59.jpg 对话框,点击 60.jpg 按钮确定键2次退回平面铣对话框,可以观察到电筒熄灭,成功删除了毛坯边界;点击创建部件边界图标 61.jpg 弹出 62.jpg 对话框,点击 63.jpg 按钮弹出 64.jpg 对话框,使用默认的‘面'模式选择工件的底面位置,材料侧当然为外侧。并把它抬高到最高面位置。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65.jpg 生成刀轨,仔细观察生成的刀路,主要看与毛坯边界生成的刀路的区别(下
$ H9 \) c% X  |' R( j) S" j- H1 J图所示),也许你更能明白毛坯与部件边界的区别所在──即:使用部件边界定义的刀路全在边界内生成而没有超出边界外,且所有的进退刀也都在内部。5 x  K% s8 [5 ]+ x
66.jpg
4 G6 k( ^/ P8 O/ n* Y( Z8 C  A4 e% f* J9 r
第五步:轻松实现侧壁与底面的精加工:在前面步骤中我们已经实现了粗加工,大部分的材料已经被移除掉,这一步我们来做精加工,怎样实现呢?遵循前例步骤能轻松实现侧壁与底面的精加工:首先更换精加工需要的刀具,点击 67.jpg 展开定义区,点击黑色箭头选择D=10的刀具 68.jpg ,点击 69.jpg 展开定义区,在切削模式中选择轮廓的切削方法 71.jpg 后,点击生成刀轨图标生成刀轨如(下图10所示)。再次在切削模式 73.jpg 中选择零件/周边的切削方法 74.jpg ,点击图标 75.jpg 弹出 76.jpg 对话框,在类型 77.jpg 中定义为 78.jpg 后, 79.jpg 完成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再次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72.jpg 生成刀轨如(下图10-1所示)。注意:这是使用的部件边界为范围的生成的侧面和底面的精加工。那么使用毛坯边界为范围的情况又怎样呢?自己练习把部件边界去掉而代之使用毛坯边界,再次生成侧壁刀轨(下图11所示)与底面的刀轨(下图11-1所示)。请仔细对比观察二者的区别。发现(图10)不合格、而(图11)是正确的,而底面的刀路除了进退刀一个在内部一个在外部外(黄色线、蓝色线、红色线部分),基本上都一样也是正确的。
" _2 l! Z8 u  P/ O1 J0 C+ @% G0 T/ ^
* h3 S( T! L; o! B) ]$ C; W  g; b
1.jpg
1 x# @+ k, f* C
( n% ~1 ~/ L, f9 b% q 2.jpg
/ ]' z) _; w* v% p% x
9 q( s! \8 k( F1 D% N3 D

: z+ H( E9 \8 o分析总结: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分析了一下如何定义几何体的问题,就轻松实现了3 q. t/ f9 l. D3 w: L
工件的整体粗加工和侧面与底面精加工。再分析一遍,因为这是平面铣的精髓所在。+ y/ t# [' G. ]' l5 `
1,+ [+ l! q# a1 i1 |% D* Z: d
在定义部件边界时,直接点选所有要加工的平面,使用默认的面模式快速便捷,其默认的材料侧都是内侧,也就是说你所选择的面都是要保留的,系统只能加工这些面以外的,但是系统并不知道外面有多大─无限大,所以不出刀轨出现报警 0.jpg ,即不知道要在那里进行加工。0 O  F2 ^7 t/ }$ q
2,
' g# f+ l* g0 m% L! M$ ^, y所以定义完部件边界后又定义了一个毛坯边界。即是告诉系统:这是一块材料,你要把它做掉,但同时你要保留里面部件边界所定义的形状,所以系统就把部件边界以外的材料全部去掉了。从而完成了粗加工。# O" t! C7 |8 V2 s& h: q
3,
6 z8 ~  X' e* I& `' |" @+ Y' z而使用部件边界时,即是告诉系统,你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加工,刀具不能出这个范围,但同时你要保留里面部件边界所定义的形状,所以刀具就在内部把材料去掉而加工出零件形状。
8 i1 V4 t3 @! M# _2 L8 k4,& D8 L5 S, n; T
在进行轮廓精加工侧壁时,分别使用毛坯边界和部件边界定义加工范围所生成的刀路不同。见上图10与上图11的区别。其原因就是使用毛坯边界定义加工范围时,经过粗加工后材料已被去除,所以只在部件边界周围生成刀路。而使用部件边界定义加工范围时,虽然也经过粗加工后材料已被去除,但是刀具不能出这个范围,又同时这是部件边界,所以系统就认为:在这个部位应该生成轮廓刀轨。
+ Z/ A% @3 M* ]1 A% F% x( y在这里我们创建了粗加工,又仅仅通过转换切削方式就实现了侧面的精加工,同时重新定义一下切削深度的方式又实现了底面的精加工。其实在精加工之前我们先应该:对大刀留下的残料先用较小的刀具进行清除。/ B* K: d" E% t9 o" y$ R

& Y( v  ?0 f* I3 m# d& m9 M- e; C. k
1 h* r( U2 \8 o& Q6 b7 S;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9-24 16:20 编辑 ( @- m" L5 G/ y) }2 n
! E$ N# z( m! ?& b6 A
第5节:平面铣中的二次粗加工方式:
; |# p/ x9 y2 z在平面铣中对于粗加工所留的残料,有两种方法来去除:一是参考刀具;二是2DIPW(过程中毛坯)。我们还是使用上一节的案例来进行讲解:* d0 ^5 d/ P4 C
1,参考刀具的用法:这个方法是以前的UG版本所没有的,以前的UG版本是使用生成剩余残料边界,然后使用这个剩余残料边界为毛坯进行加工。继续前面的案例:第1步:首先复制一个PLANAR_MILL个操作:右键单击PLANAR_MILL这个操作→复制并粘贴在PLANAR_MILL之下名为PLANAR_MILL_COPY的操作(下图①所示)。4 W- r' f% f% ~: H
第2步:在PLANAR_MILL_COPY上双击修改编辑PLANAR_MILL_COPY的操作,修改成D=12的刀具,修改为 4.jpg ,点击 5.jpg ( f% Q% k- _, H; r% j/ q
打开 6.jpg 对话框,点击 7.jpg 选项卡,选择 8.jpg ,选择前面粗加工的刀具D=25(下图②所示), 9.jpg 完成后回到平面铣对话框。
1 j! s! v7 X5 L/ d6 N& m% @$ }% t6 B+ }: Q  O/ X- M

* f* m; }8 v* z 10.jpg
% m( H+ x0 ?6 K- @/ G- ~. F! o1 O" h# C: g
1 v! j+ D" O* E/ T- m# Z$ c& ]" w
第3步:点击生成刀轨图标 11.jpg 生成刀轨如(下图③A所示),修改底面多余的刀轨,点击 12.jpg 打开对话框,把勾去掉 13.jpg 再次生成刀轨如(下图③B所示),刀轨只在未切削区残料处生成刀轨──即是只加工D25的刀具加工不到的位置(D2D255的刀具进不去的拐角部位)。
; F  G! M5 P1 R  Z, {, X$ g. H; H6 X: l

- o; ?7 m1 l! c. j- l: W  \, C
5 I) f! z4 p- z( Q+ g, z5 Q
14.jpg
+ H. ]9 m$ F6 X( G$ ^( L+ a5 ]; f
! u/ C0 N9 X1 N5 l) [
! C7 a& {4 L* q" C" P& W% d
2,使用2DIPW(过程中毛坯)的方法:这个方法的使用必须遵循2个原则:
9 M. S1 R8 X; e& f0 T/ Z/ h, Z4 ?. r7 T* U) k
+ ?4 C% u( f( G4 t+ f, E! [$ f1 C
1),在使用2DIPW之前必须存在一个粗加工的程序;
+ O( o$ p) h) N% P(2),之前的粗加工程序和这个清残料程必须要放在一个同一的几何体之下;根据这2个原则,我们必须要首先创建一个几何体,因为WORKPIECE是三维的几何体,在平面铣中不能被继承,之前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进行过多的讲解。步骤演示:第1步:创建几何体:点击创建几何体图标 15.jpg 弹出创建几何体对话框,选择MILL_BND边界图标 16.jpg (在平面铣中只能选择它为几何体父本组),并把它定义在WORKPIECE之下即以WORKPIECE为父级组,点击 17.jpg 出现 18.jpg 对话框(下图④所示),在这里重新定义部件、毛坯和底平面(具体指定和前面的一样,不再重复)。 19.jpg 完成后可以在操作导航器几何视图中看到MILL_BND的几何体 20.jpg : m7 v* `* g; k' r7 H7 V# K

$ g, G# ~6 e" }, B2 s4 k
6 {' K- F7 _1 M  h3 S/ I

7 o  `( y* a' |: ?# L* ^$ j; H' f7 B% Q 21.jpg / ?6 o- c, [6 ^- Y) S6 m
# h0 V; f- A2 M( U" C5 }" V

* V, n: w3 ~. m! i) ~. x第2步:修改粗加工程序:在MILL_BND的几何体下点住鼠标右键,出现右键菜单点击 23.jpg 重新创建平面铣操作(下图⑤所示),注意图中的设置,是以MILL_BND为几何体父级组的、使用D=25的刀具。在切削层中给定每层切削量为恒定的 24.jpg 。在 25.jpg
' `1 A/ J" `4 W; W, e中点选 26.jpg 选项卡,选择 27.jpg 完成后,重新生成粗加工的刀轨, 28.jpg 完成后退出平面铣对话框。在操作导航器几何视图中,在MILL_BND的几何体 29.jpg 下生成了一个名为 30.jpg 的操作程序。
# Y' M2 }2 ?. _# A: K这和前面的粗加工刀轨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事先指定好边界几何体,又使用了2DIPW选项而已。  A; }( n. _9 |7 N8 z

- x+ U" m9 p  `( G6 F" c9 z$ ~( _2 {" J

6 f) @. |6 ]4 y7 X" Q: Y. _# L第3步:创建二次粗加工:复制 31.jpg 并放在 32.jpg 之下名为 33.jpg 的程序,在此程序上快点2次进入编辑状态,同时打开平面铣对话框,首先改变使用的刀具为D=12 34.jpg ,不做其他参数的修改和设定,直接点击图标 35.jpg 生成刀轨(下图⑥所示)。发现零件的侧壁也被加工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本次操作是加工前一个操作留下的没有加工到的残料,它不但加工D2D255的刀具进入不到的区域,同时也加工D25的刀具留下的余量残料,这是与参考刀的区别所在!修改一下:修改上个操作:在 36.jpg 2 }+ Y) C# u! N8 }
对话框中选项中改为,完成后生成刀轨。──这一步就是不在侧壁留下余料了。上个操作生成刀轨以后再次生成 37.jpg 的刀轨(注意由于是复制的前一个操作,所以在此要把余量也设为0),如(下图⑦所示)。可以发现刀轨仅在角落部位生成刀轨了。
& ?, |6 W* F$ f2 s% z, k3 ?; }8 W9 {' {+ W

* B4 `1 a3 E; E" g
" u% z1 q( |% p4 N2 p" u' l
38.jpg ! P" u# r1 a# O' c3 z. v9 J2 S
! L5 m' k2 H9 ~3 D1 g$ _

$ s4 w/ F7 r5 M5 ~ 39.jpg
$ T/ [  \+ }8 S6 W# q! M; R 40.jpg * H$ v6 ?$ m0 y* e7 b, j

, f& `4 n# E: ~! @
' L1 O4 Q5 U$ ~2 x8 x# Y

0 Y% q5 V* T+ _6 n$ `- d

* u9 W! e' g) P4 X4 R8 P( ^4 O第四步:观察上图⑦发现刀路比较凌乱我们做一下调整:打开操作PLANAR_MILL_1_COPY对话框,在 41.jpg 对话框中 42.jpg 选项中改为 43.jpg ,在 44.jpg 选项卡中改为 45.jpg ,在 46.jpg 对话框中 47.jpg 选项卡下: 48.jpg 下的 49.jpg 完成回到主对话框,再次点击图标 50.jpg 生成刀轨,可以看到刀轨中的红色、蓝色进退刀线明显减少了(下图⑧所示)。3 G7 {! ]5 G* `

7 r0 S0 J5 m" v' O* o- |: V
7 G3 n2 q2 @7 q. r" f

+ A, M) ]; y  _0 p 51.jpg : a" z2 N4 p3 p
1 a. ^$ _% R' u/ [8 O

; T- V- X4 d8 b) V5 F; M注意点:1,使用2DIPW比须遵循它的原则,否则则不能产生刀路。2,参考刀仅加工上把刀具加工不到的地方。关于这两个方法的具体使用我们会在型腔铣当中展开具体详尽的阐述!
3 T6 x$ D$ [1 T, t* r- `3 e
3.jpg
2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2-25 20:55 , Processed in 0.0939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