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5-2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节:首要的任务──认识边界:% g' q. v3 Z5 p: ^/ T
在平面铣对话框中的5类几何体,除底平面外点击任何一个图标都弹出一样的对话框即──‘边界几何体'对话框,这说明这4类几何体的定义都是要用边界来定义。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边界:1,四种方式来生成边界:1 b: B" {) I! Y" z. J
即在对话框中‘模式’──面、曲线/边、点、边界四种方式选择。其中面、线模式功能强大,是常用的模式。点模式简单快捷。而边界模式不推荐使用。2,
+ H' v; v/ r, I- n; {2 K$ K& ?' E# @3 w" F9 q7 h
8 {5 D% }# R0 @& q! k X边界的2个核心概念:9 R$ t' v& o) |* F# B, b, [. b
①材料侧:这是真正理解边界的关键概念。所谓材料侧是你所定义的边界的某一侧的材料是将要被去除的或是被保留的。根据其所扮演的几何体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的讲:作为部件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保留部分;作为检查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保留部分;作为毛坯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切除部分;作为修剪边界使用时─其材料侧是为剪掉部分;! q5 x2 ~- d1 n' m) G. M8 M3 q- P2 i
②边界平面:即生成的边界所在的平面,因为边界都是一种平面线,必须在一个平面内。而这个平面决定其高低位置。这个很重要,它的高低位置决定着刀具开始加工的位置。其生成方式有:自动和用户定义,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动,当我们需要的时候用用户定义方式来调整。0 a% I, p: k) Y$ Y% K! u
3,通过案例实际操作练习来理解上述概念──注重体会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要领:
|; P" l- q6 t* `% K- N1 b' K0 w$ a& c4 e5 I" o8 x% S
9 w# m5 |. \: t" y( z4 c
继续前面的案例:在前面的这个案例中,是一个最原始的刀路,很明显地这个刀路把工件中心的凸台给铣掉了,怎样不过切这个小凸台呢?练习下面的操作:
! F4 O; k* I' I* c9 S, o3 c* c" c$ c2 r* c9 G& D- Q
+ z8 Z& Y( a) h/ F. T' j3 X
第一步:追加一个零件边界: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
→弹出边界对话框选择曲线/边模式→弹出创建边界对话框按图中设置(注意材料侧的设置为外部)(下图1所示)──→在图形区选择小凸台底部轮廓线(下图2所示),点击确定按钮3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点击生成刀轨按钮
生成刀轨,在屏幕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渲染样式→静态线框模式进行查看,我们发现刀轨在小凸台内部生成(下图3所示)。很明显这是错误的,这就是材料侧定义错误,下面我们进行加以改正。
5 U) G2 x+ O2 L2 D6 R& ?; m( K: z, D% p4 |! P
8 K( G, w/ s9 k! }, d3 n0 o1 B
0 E7 `6 F0 L/ k" v1 H0 l+ N8 X, ~- C% s; r
/ y; @& F H6 m' Y
* Q- v/ d# M g& X$ u" I" C$ ^' |6 {! d0 Y [, g- u p
/ u+ u, C, S+ m$ W. C
* w) E) M* H6 V1 \$ i* o
+ d2 b9 A, e9 y1 l4 |8 H7 ^# n& E
i9 o/ S; C& \( r" m( t2 j/ L第二步:再次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黑色箭头
切换到凸台边界(颜色变白高亮),修改材料侧为内部
' x) v+ C% q) h) e5 a
如下图4所示(意思就是要保留内部加工外部),点击确定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再次点击生成刀轨按钮
生成刀轨,可以看到这次正确的生成了刀轨──加工了整个底面且避开了凸台位置。生成的刀轨见(下图A)所示:4 l* |& C7 b8 q' Q
3 d! K9 p, }" n0 ^; T
. N/ W% o$ c1 A3 t- }0 d% Z% X1 F% T2 E& V+ z/ R0 _
3 N/ O1 z- _1 y( P
5 P4 Z+ Z- n8 N, K% z! s
' r- X, A+ q% Y5 q, t3 b
2 p0 y: o$ y9 U, Y) V
0 L6 B8 Z/ i: }) }1 B, n8 S
1 E! e' g9 N h8 z! q! ~第三步:到这里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假如这个工件是一块方料,要做整体的粗加工,这样的刀轨是不行的,那么我们怎样来实现多层切削的粗加工呢?练习下面的操作:再次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黑色箭头切换到工件底部外轮廓边界(变白色高亮),在此修改边界平面:点选‘用户定义'选项→弹出平面对话框:自动判断方式、偏置为0,鼠标左键点选零件最上表面(上图示B)。确定2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展开“刀轨设置”定义区,点击切削层图标
弹出切削层对话框按图中设置每刀深度为2(下图C所示),点击生成刀轨按钮生成刀轨,可以! M8 w) n8 Z3 l9 k9 q$ k/ m2 z; `
看到这次生成了我们想要的多层刀轨。粗加工了整个零件(下图C所示)。但我们发现小凸台又被铣掉了(如下图C所示)。我们再作进一步的修改。
; J- {" Q2 Z' N- q7 g* |: R- c' o6 f8 O3 O M
4 c" T3 ?3 W& P/ q+ T# H5 S3 B* i
! e+ s0 t, G8 g' n
* _3 c/ {: k+ N2 ]' @9 Y6 I* j2 |* |, Q$ ~) z( ~1 `; L
第四步:这一步是把小凸台底面的边界也提升到凸台的上表面位置:再次点击创建/编辑部件边界图标
→弹出编辑边界对话框点击黑色箭头
切换到凸台底部边界(变白色高亮),修改边界平面点选‘用户定义'选项→弹出平面对话框,自动判断方式、偏置为0,点选小凸台最上表面。确定2次回到平面铣对话框,点击生成刀轨按钮
生成刀轨,可以看到这次生成了避开凸台位置的多层刀轨。粗加工了整个零件且加工出了凸台。见上面(图D)所示。
0 p# t6 f; |. @4 n6 E* Z8 H, |! x/ m1 d/ M
$ D; R: t9 `+ O Z第五步:我们再次修改工件底部外轮廓边界的材料侧为‘内部’(具体修改步骤自己操作练习,不会的参考前面步骤)(下图①所示),再次生成刀轨这时弹出报警对话框(下图②所示),系统不给生成刀轨。再次修改成‘外部'(因为要加工边界内部所以应该选择保留外部),由此你也许明白材料侧的意义所在。
2 h6 b( K- G$ n
2 s! ~$ P9 m+ Z" ]# |2 i( ~& p4 @
) ~' m" D. l \+ H. Y- R4 u q# ~# w- y注:这个练习重点在于领会材料侧与边界平面的意义。* a% z O! A) O* s( l' L
4 Y6 V$ b1 K2 D! g0 j; U9 W
3 I. x; c; x( N7 R4 d$ `7 k" C: C5 r
: O1 p# h& m, C- X; F#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