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2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3l2UGS 于 2015-9-24 15:33 编辑
/ Q. f4 T2 w2 b( L) c" d6 k- q( a8 {/ N
④毛坯边界的使用: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基本上明白了各种边界角色的用法,下面我们看看毛坯边界的使用情况:点击图标
同样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选择点模式选择工件的四个角点(下图①所示)生成毛坯边界。回到平面铣对话框后,再次点击图标进入编辑状态,把毛坯边界的平面提升到上表面的Z=50mm处(见下图②所示),再次生成刀轨并仔细观察(下图③所示)。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 D! _" ?. J9 |/ V# e3 R. n, G' d, J$ a, }
* ?" E. `9 y: [/ u
! ?7 t8 F& w8 K8 t7 Q6 \6 w% P" ~; g' c+ o
2 O9 I0 E# x" _* O! l8 j* h/ c% v5 u A
※1,修剪边界的上方没有刀路产生一直管用,而检查边界上方有刀路产生一直加工到压板上表面后,才避开压板。这就是修剪边界与检查边界的区别所在。
% y, o1 R# Z+ G5 A) B" r※2,刀轨从毛坯边界平面处开始生成,而再不是从零件边界平面处生成了(如上图③)所示。再进一步我们把毛坯边界降低到凸台位置(自己操作)结果显示为(上图④所示)黄色线为毛坯边界,发现刀路并没有从凸台位置开始铣削,即没有从毛坯边界处进行加工。我们再进一步做一个如下(图A、图B)的毛坯边界并分别生成的刀路如(图A1、B1),发现刀路只在毛坯边界范围内生成。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揭示出几个重要道理:
6 u- l! V6 i: l! x1 G. {& z [+ Q- b5 h6 l& D# Y2 Z7 N
/ f3 A% u) S9 H6 U" E; m" p0 U
! F7 t8 ^0 e* |! x& I7 |7 c
7 k9 c% d; N- ~# e* Q* R. _∑1─→把毛坯边界抬高刀路从毛坯边界处生成,把毛坯边界降
; f* G4 y3 ^9 `1 p9 g低刀路不再从毛坯边界处生成说明:刀路仅从零件边界或毛坯边界最高边界平面处生成,即刀具在所定义的最高部件边界平面或毛坯边界平面处开始加工。! ]3 V) E0 W0 P, ]* G
∑2─→从边界平面处开始加工,按照边界的形状一层一层加工到指定的底平面位置─即加工的最低位置。即刀轨从最高零件或毛坯边界面开始到底平面结束。如果边界平面与底平面处于同一高度即同一平面时,就只能产生一个切削层的单层刀轨;如果边界平面高于底平面,加之切削深度的定义(即在切削层选项中定义的每刀深度),就会产生多层的刀轨,从而实现分层切削。
' B& v" S$ A) ]! Z4 ]" d& w∑3─→图A、图B揭示出毛坯边界也是定义切削范围的,那么它与零件边界有何不同呢?这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搞不清楚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觉得平面铣难学的原因,这也是很多UG使用者不愿用平面铣的原因。正确的理解二者的关系,是掌握平面铣的精髓所在。
+ [% D% }6 c8 x8 K6 |
. ~; P& I! k! E, h* N3 Y& O: f第一点:二者都能定义切削的加工范围,这是共同点。第二点:二者的作用和加工目的不同,其表现在两方面:①:零件边界定义加工范围时,它的目的就是告诉系统──刀具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仅限在此范围内加工,所以当零件边界定义范围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进刀或退刀都在此所划定的范围内。而用毛坯边界定义范围时,它的目的就是告诉系统──这里有一块材料,刀具你要把它给做干净去掉。所以当毛坯边界定义范围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进刀或退刀都基本上在此所划定的范围外进行。. q, ^, T9 c! @; W; o
( b9 @+ n O+ m' U% g2 {( E) i
②:零件边界定义不仅能定义加工的范围还能定义最终的几何体形状:具体的说就是:刀具你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仅限在此范围内加工,而且在此范围内你不能碰到所定义的具体几何体形状(例如图示中的凸台)。这当然是靠定义材料侧决定的,一旦你定义错误材料侧就会发生过切。而毛坯边界不能定义零件的具体几何体形状,它的材料侧只能是内侧。
8 [: {5 y `/ s2 Q8 M" K* R7 ]" _% i$ P" Y
第4节:如何定义加工几何体:1,平面铣中的5种几何体:
0 _0 H/ \/ O! i1 c4 O+ A2 K通过上一节的简单案例学习,我们认识了边界以及边界被赋予的几何体意义──边界几何体:在平面铣操作对话框中‘几何体’栏中,共有5种边界几何体:它们分别是:
+ P1 d" X, I8 b; h. ~: Z" w
─指的是加工完成后零件的最后保留形状,即通常来讲在电脑屏幕中
. q! @3 M9 [2 R) H& v Y的三维模型。7 ~7 E! h- L9 k2 L. V0 r! R
─指的是将要被加工的要去除的材料。即把这些材料去除后而得到最
7 ?4 r( c4 m5 P, z. u. Y; P终的零件形状。我们所有操作的目的都是来去除这些多余的毛坯材料的。
0 j' m2 e3 C3 W! L) _' v$ G( X
─指的是刀具不能碰撞的、需要避开的切削的区域。一般常指压板或工装夹具位置。$ D/ J) a$ F2 x- S) d3 J2 Z
─指的是指定刀轨被修剪的范围。一般常用于要加工某一区域或是某一区域不希望被加工的情况。
+ L& g5 m0 ~7 i' `- H
─指的是加工的最低限度平面。这是在平面铣中唯一一个不是用边界来定义的加工几何。9 y: u) ^! v% c4 w6 ~' J/ c
9 X) I# O2 z' `+ { D6 e; K' r
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这5种边界几何体我们是否都需要进行定义呢?通过上面这些简单的概念表述以及上一节的案例学习,我们很容易地分析出它们的使用情况:修剪边界几何体:如果我们不需要修剪刀路,是需要加工整个工件,那么很自然的就不需要来定义它,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修剪边界几何体不是要必须定义的,它是根据是否需要来进行定义的。
+ h7 Q/ y6 i; M- e# m- ?
1 w# z& M3 M' x检查边界几何体:我们要加工整个工件,且不是使用压板或夹具来固定工件,而是使用底板把工件固定在铣床床面上,那么就没有要干涉的地方,所以就不必设置避开的区域。由此我们应该知道检查边界几何体不是要必须定义的,它也是根据是否需要来进行定义的。
E' i2 ]. p9 ^; ~5 R2 A; ^# } b( v
% a$ Q$ Z+ ^; \7 X底平面:在前面的操作案例学习中我们知道:刀轨从边界平面处开始加工,按照边界的形状一层一层加工到指定的底平面位置─即加工的最低位置。即刀轨从最高零件或毛坯边界面开始到底平面结束。如果边界平面与底平面处于同一高度即同一平面时,就只能产生一个切削层的单层刀轨;如果边界平面高于底平面,加之切削深度的定义(即在切削层选项中定义的每刀深度),就会产生多层的刀轨,从而实现分层切削。如果我们不定义底平面,系统就不知道加工到什么位置结束,所以就会出现报警信息(如下图①所示),就不会生成刀轨,所以必须定义底平面。2 R4 ]- d$ m+ M/ {
* R5 Z: f4 T9 P. J0 R1 a* m4 J
d8 H! r0 u: z/ m X部件边界几何体:从其概念中我们很容易知道,这个几何体是要必须进行定义的,不然的话系统怎么会知道要加工什么?要加工什么形状呢?这个容易理解。' R" ~, [% X+ ]& L
毛坯边界几何体:在实际加工中必有一个实际的毛坯存在,加工就是要把毛坯材料合理的去除而得到成形零件的过程。这么看来毛坯边界几何体也是要必须定义的了。然而事实上在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并没有定义它(只有在讲到毛坯边界的时候才定义的)。平面铣照样产生了刀路。说明毛坯边界几何体可以不被定义即不是必须要定义的。Ⅰ,如果部件边界几何体和毛坯边界几何体都不进行定义的话,系统就不知道要加工什么,更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加工,所以会出现(上图②所示)的报警信息。Ⅱ,指定了部件边界几何体或毛坯边界几何体或二者都定义了,如果材料侧指定错误的话就会出现(上图③)所示的报警信息。# v' A8 y( B6 x
5 z7 a4 J3 y3 t9 F※※通过上面的报警信息说明:图②:系统不知道加工的范围,所以让你指定部件和毛坯几何体,即是让你指定加工的范围。 b8 g* }# o8 A) [9 e- c
图③:虽然定义了加工范围,但系统不明确所指定5 X$ S* W, t! i7 d" K4 G
的加工范围,所以不知道要切削的材料在哪里?" t8 T$ K4 ]; T/ `
所以要创建一个成功的平面铣操作,进入对话框后,所必须要做的就是:, {, p! h6 N# X' c. |; y; a' e1 J. `4 f: W
第一步:必须指定要加工此工件本操作所需要的刀具(临时创建或事先指定从父本组继承或从刀库调用等方法)& g, m0 v& m$ X% _ k B
第二步:毫无疑问的先指定必须的底平面
7 A S1 `/ C9 Z: i第三步:指定明确的加工范围(在这一节里我们要给出一个好的方法)& k; z4 B1 D. U4 M! ?% ]9 g; \
第四步:根据是否需要定义相应的检查几何体或修剪几何体
- ]; t- r2 d" o第五步: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调整细节参数。
C* i$ u, |* ~5 C# T2 C8 f! S* K+ g* O6 ?+ H# Z1 u6 f# a) Z) x
' E1 k- x7 _' q
2,反映平面铣精髓的经典案例学习:: X- ^2 I) T- ]9 n- I* Y4 \# y, h
本节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讲解如何定义平面铣所需的几何体,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设定,仔细学习并体会这个案例:+ d8 O0 k% w a6 J
* z7 Z6 m2 _" J8 r
①打开文件X盘:\lizi\ping_mian.prt的文件,并进入加工环境
为
为
,确定或中键确认进入加工环境。
' u6 Z0 }3 k! q8 P1 y) h; q" O, Z) R' t②先隐藏压板和毛坯体:按下键盘上的Ctrl+B组合键出现类选择对话框,点击类型过滤器图标
,弹出
对话框选中
后确定退出。在图形区选择压板和毛坯体,确定并退出。此时在图形区仅可见要加工的工件。
- m/ t' y5 Q& k7 l" E* g7 ], r$ @# V/ t
" U3 G/ s0 P+ C( g. d4 [6 P③建立加工坐标系MCS并与WCS重合,定位在工件中心最高点位置,指定安全平面为Z=20。并在WORKPIECE中定义零件和毛坯几何体。建立过程和具体方法前面有详细的讲述,这里不再详述。
1 R' a8 N3 i/ y# v% u0 W% }4 h$ F④创建2把平刀直径分别为D=25和D=10,以便后续操作使用。在刀具视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2把刀具。具体的创建方法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I9 P/ y7 X* b; T+ q) D- B$ u6 T
6 _3 `& B H; p! S
- k! l) j& T" B+ Y2 J* F. s⑤点击图标
创建平面铣操作,按(下图1所示)中设定,确定进入创建操作对话框,9 X6 u4 }9 r$ @: s& d3 a
首先检验父级组的继承是否准确──即是否与(图1)的设置相同。点击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几何体是否为WORKPIECE,再次点击
收起定义区;点击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刀具是否为D=25,再次点击收起定义区;点击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加工方法是否为MILL_ROUGH粗加工,再次点击收起定义区;点击
展开定义区查看使用的程序组是否为PROGRAM,再次点击收起定义区。查看完毕发现系统准确无误的继承了信息。下图1所示。
7 g- F' ~7 P, {" A# z8 N7 U! }+ d' N
9 s3 J; N+ e, m( C% M) {
. p' y6 S8 u9 H* O$ F4 g. w: V
& ]) L x7 ?* O: q% d( d! y6 p
# Q" l2 _% P' b1 g5 }4 l! U
4 a: y- y5 m1 p* r
⑥这一步开始定义加工所需的几何体:首先定义毫无疑问的底平面几何体,以决定要加工的最深位置。点击图标
弹出创建平面对话框,用自动判断的方式直接选择图形的最底面(高亮显示),注意偏置值距离为0,
并退出。把图形切换到线框状态点击
查看刚定义的底平面(三角平面符号)(下图2所示)。至此底平面几何体定
1 X. B" Y# n- j3 _+ I义完成。5 o. N5 g& R2 U5 s* g
8 d7 ]* t0 J9 r) j" H7 I
& F9 T% P$ Z7 @+ k
: G. S# L5 X& B! ~
$ _+ ~' l- O8 p" [/ U
/ T& }& y+ Q: s7 y$ q: E8 O4 |- @& C& z- Q/ f
⑦定义明确的加工范围:在前面我们专门讲解了零件和毛坯边界的区别,对于工件内的最终几何形状是需要用零件边界定义的,毛坯边界则不能。而对于范围的划定二者皆可,但是毛坯边界有其优势。要定义比较复杂的零件几何形状(这个零件相对来说就有一点复杂),我们要选取边界就不容易了,更别说每定义一个边界都要考虑其材料侧的问题,因为材料侧一旦定义错误,要么不产生刀轨要么就过切零件。自己先试着定义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 o, ^0 V! E) i$ N# }+ k5 s* r" ^- h! Q& s% |2 T7 d7 v; A
9 Z6 Y5 X( b2 a) o
( S6 u# `3 Z* c* r3 Q/ @2 O'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