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3013|回复: 18

[疑难] 蜗杆与齿轮的参数设计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遇到一个问题。请大家指教。
7 ]! ~6 N& v, k9 h( L$ q第一阶传动:+ O: z9 |7 i1 O3 W, x
实际中心距为10.53mm.
& ?$ `2 k& v: n蜗杆单头Z1=1(材料为铜)8 d7 R+ S+ j) u
da1=5.4
6 h; C$ v4 r( N( @9 f! e" {- Z% N* G斜齿Z2=36(材质为POM)2 _" O2 H& V* y8 T5 {
da2=17.4mm2 S  b) m9 s6 z! t
压力角=15度.
  d- J5 F2 ?, E& e" q% O  M模数采用0.4
* s. F7 m( [# j9 ?$ I8 a我算出来的蜗轮变位系数在+2.5,但是我画出来的3D模型的齿顶厚太薄,只有0.07mm.明显是不对的(因为实物的齿形很厚)。不知如何用正确的计算?
$ B( \6 r0 ?, t5 }6 [8 G如果我用非标的模数,就容易算多了。但不知在生产中,使用非标的模数是否可行,是否会导致模具费用的增加?8 E5 M" {# b$ Z$ K. ?
7 }( A$ m( }7 T; x
第二阶传动:
9 f8 T0 A8 x1 K! @5 _实际中心距:18.66mm
3 L( z# u6 y# E9 ?蜗杆单头Z3=1(材质:加硬金属)! i$ n& A9 G7 m- u0 d; S% y
da3=8.38mm% m) }6 a, M6 i  X/ b; b1 |/ |
齿轮Z4=40mm(材质:粉沫冶金)此齿轮为直齿。
$ {) T3 u( H( L! n) K$ N. Dda4=32mm
, C0 W3 e$ L0 |4 ]. f6 [1 F4 S+ s压力角15度,2 c5 T# Z% E. f7 t) Y
模数采用0.7.: r& s9 C$ w; f8 C5 a# h
同样,算出的齿轮变位系数在+1.85.  3D里面画出来的齿顶厚也是太薄,但是实物的齿轮齿形也是很厚。
/ K1 m3 w8 W. x2 \7 a如果我用非标的模数,就容易算多了。但不知在生产中,使用非标的模数是否可行,是否会导致模具费用的增加?
+ v) x: n# B  @0 x, v2 U
* }; q$ y/ t4 X( k+ a7 e' ]1 t$ W: {" |: N
9 D8 y& ^# W1 O
QQ截图20150505230309.png
发表于 2015-5-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5-5-6 11:51 编辑 8 z: H7 B( q2 O! b; {
, C8 j0 R8 y# ^, D$ F! o* Y
用变厚齿的理论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不过硬。理论的基础一定要打牢才是。6 D* j; Q* M) R$ `8 W$ c- N
7 M+ Q3 C: R* X. o1 O
双级蜗杆齿轮结构。因其效率较低,只能用于小负载的地方,否则发热将是很厉害的。
* {7 R0 o1 S* C: W" M( A$ d- |“加硬金属”是什么金属?在材料结构上只听说过硬齿面蜗杆,也就是表面是经过热处理淬火后得到的蜗杆。材料一般为低碳或者中碳的低合金钢,且淬火后应该进行磨削以达到设计精度要求。
- c5 A# ?+ H5 j9 H! c*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5-5-6 11:48
) i- a' T! `( C用变厚齿的理论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不过硬。理论的基础一定要打牢才是。
6 N+ ~  H6 ^5 @8 W
8 L6 Q8 S+ n* L$ [4 e: j% ]双级蜗杆 ...

1 ?! L2 u, {# C5 K( `3 ?不好意思。我说的加硬金属就是热处理过后的蜗杆。我也是刚学齿轮,具体的还不太清楚,能否告知如何使用变厚齿理论。谢谢。# R) T* |! Q4 n$ k,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5-5-6 11:48% t) N! x  ^1 r" r9 x: }6 @
用变厚齿的理论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不过硬。理论的基础一定要打牢才是。7 U, Q0 j4 l- f2 r

3 E  N/ m5 v7 N7 D) Y+ V双级蜗杆 ...
, E! S1 A2 B4 s! u5 V8 ~
与变位齿轮有区别吗?因为我请教了几个以前设计齿轮的人,太深的都不太愿意说,查了几本书以及机械手册,介绍的基本差不多。

点评

当蜗杆取金属材料时,齿轮如果是取注塑齿轮,二个零件的强度会有较大的差别,为保证蜗杆与齿轮具有相当的耐磨性,就把金属蜗杆的齿厚减薄一些,同时把齿轮的齿厚增加一些,但在径向变位方法仍然采用的是配合计算时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6 14: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5-5-6 14:56 编辑 . X0 y. N; Z' R+ n
forget5474 发表于 2015-5-6 12:54$ i4 }0 l* i8 s
与变位齿轮有区别吗?因为我请教了几个以前设计齿轮的人,太深的都不太愿意说,查了几本书以及机械手册, ...

  }' O6 |: u# Z- C/ U0 `当蜗杆取金属材料时,齿轮如果是取注塑齿轮,二个零件的强度会有较大的差别,为保证蜗杆与齿轮具有相当的耐磨性,就把金属蜗杆的齿厚减薄一些,同时把齿轮的齿厚增加一些,但在径向变位方法仍然采用的是配合计算时的参数,这样实际做出来的齿轮,仅是二个配偶件的节圆上齿厚发生了相同的变化,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而基本参数仍然是原来的值,这种方法称为切向变位,而蜗杆及齿轮的设计中,一般是不用切向变位的方法的,仅有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中有这样的处理方法,这是一种比较成功地处理二种材质不相同的配偶件的办法。目前也被设计这类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者采用,国内外都有相当成功的例子。但你的设计中第二级仍用的是蜗杆与齿轮啮合,这样如果是同材质时,就不能使用这样的办法了。! m9 J* g; o+ @
有兴趣解压下面的图,可以看到这类零件的模型结构样子。- ^4 Z2 o) I* b

! N: q( h1 w2 ]& K' [ QQ图片20150506145812.png
& H' g( A8 B& @, y" U& V4 Z* M1 j6 o3 M- w) f( R
4-24蜗杆与斜齿轮啮合2.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88) 2 `3 C6 L2 v# l9 C
+ V! E) b+ u4 J) V% g' h# C8 k! e& @' U
4-24蜗杆与斜齿轮啮合2.part2.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5)
; @" ~6 |* `# c4 R- G& f7 s% y3 x
4-24蜗杆与斜齿轮啮合2.part3.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4)
2 r0 ]0 _& y( O& W# }; L, E7 J 4-24蜗杆与斜齿轮啮合2.part4.rar (501.49 KB, 下载次数: 46) 9 `" T3 N2 H8 G3 q4 b  c! O

1 y* {% X$ U' U  k8 i0 m4 {; H% c9 c
7 h5 O* g" U6 A3 ^. y$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啮合时基本上是点啮合:' {( r. F- {8 i

' C: Q4 H( b( ?3 U8 r1 Y! Y QQ图片20150506150031.png : O5 b2 ~0 b1 C% v' @3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5-5-6 14:58+ X- h2 U) a% x0 J/ t
啮合时基本上是点啮合:

0 K8 B: ^  ^, ~/ P0 ?! h; l6 ]我自己也验证了一下。再次查了一下资料。我发现有一个参数我之前没在意。齿根高变动系数。后来我将齿根高变动系数算进去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只是在两个齿轮间的传动。一涉及到蜗杆与齿轮间的设计,还是有点晕。不过还是谢谢啦。希望与你认识。9 m0 d; w" a- U; X2 @8 Y
谢谢您。。* ^: B0 |/ W3 _9 V- n( X
有问题再来请教您。
5 x8 D* {" J3 [. u' x7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兄弟费老给你回复,费老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费老松山湖一别,真是想念,要是我们这行每个中国人都与你为前师向各位指点,中国的技术远超老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ANDREWYANG 发表于 2015-5-10 12:309 E6 x4 P" x( g; z3 }" j
费老松山湖一别,真是想念,要是我们这行每个中国人都与你为前师向各位指点,中国的技术远超老外了。

: r  y0 C! L+ T5 H3 Z! ~没办法,好多人都把技术藏着,不喜欢拿出来分享。没基础的人学起来要走很多弯路。在这个论坛上,我也看了好多费老的发表。对于我来说挺好的。, s$ a( A( g( b8 A$ h: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2-2 13:58 , Processed in 0.0634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