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白的原因分析
4 O# j' l D) R+ b w/ F 造成注塑制品泛白、雾晕。这是由于气体或空气中的杂质的污染而出现的缺陷。2 q; N1 `6 \- Y: ]: E- A/ Y
主要解决方法:0 n: v# K- w0 O4 n
(1)消除气体的干扰,就意防止杂质的污染。4 B. j0 |2 ^* G4 @
(2)提高料温与模温,分段调节料筒温度,但要防止温度过高而分解。4 u% B/ C* h* t" R# z& h
(3)增加注射压力,延长保压时间,提高背压。
# r) h2 h4 _- x. I/ m! ^- _
# R7 r( K4 D( ~* D 射料不满的原因分析
" r8 N, h( @9 K 造成注塑制品射料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缺料和注射压力与速度不妥(包括阻力造成压力过于耗损)。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而成:
! O( J/ q- u* r: S7 p6 U- K7 R, r 1.注塑机台原因:
! S, Y: R. X" s! Y2 o* s 机台的塑化量或加热率不定,应选用塑化量与加热功率大的机台;螺杆与料筒或过胶头等的磨损造成回料而出现实际充模量不足;热电偶或发热圈等加热系统故障造成料筒的实际温度过低;注射油缸的密封元件磨损造成漏油或回流,而不能达到所需的注射压力;射嘴内孔过小或射嘴中心度调节不当造成阻力过大而使压力消耗。/ N- |) i0 |" w, l' {8 i) }9 B
2.注塑模具原因:9 }+ ?" t8 l% C# D$ B; Q q6 K
1)模具局部或整体的温度过低造成入料困难,应适当提高模温;. c+ m' O* x3 G# @
2)模具的型腔的分布不平衡。制件壁厚过薄造成压力消耗过度而且充模不力。应增加整个制件或局部的壁厚或可在填充不足处的附近,设置辅助流道或浇口解决。
2 }) C9 |5 s5 D: v5 Y 3)模具的流道过小造成压力损耗;过大时会出现射胶无力;过于粗糙都会造成制件不满。应适当设置流道的大小,主流道与分流道,浇口之间的过渡或本身的转弯处应用适当的圆弧过渡。
' j* o1 S; J9 [, i0 m* F 4)模具的排气不良。进入型腔的料受到来不及排走的气体压力的阻挡而造成充填不满。可以充分利用螺杆的缝隙排气或降低锁模力利用分型面排气,必要时要开设排气沟道或气孔。2 u- G% G6 Q) t/ E% t4 K9 t
1 M" t5 r$ c+ p; j( r1 P9 Z 飞边的原因分析" ~* G* v6 d9 |9 j$ M
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刺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静模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绝隙、顶杆孔隙等处,飞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模具或机台锁模力失效造成。具体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2 R$ P! w E8 J 1. 注塑机台原因:
0 C' @2 y5 L: B6 I 机台的最高锁模力不够应选用锁模力够的机台。锁模机铰磨损或锁模油缸密封元件磨损出现滴油或回流而造成锁模力下降。加温系统失控造成实际温度过高应检查热电偶、加热圈等是否有问题。. X: {' y5 q# j
2.注塑模具原因:# i5 c' `! T) Q% d; @( H5 H
(1)模具型腔分布不衡或平行度不够造成受力不平衡而造成局部飞边,局部不满,应在不影响制件完整性前提下流道应尽量安置在质量对称中心。
- F4 k6 V" M6 n (2)模具中活动构件、滑动型芯受力不平衡时会造成飞边。
4 q" K. D7 N: H: e2 P (3)模具排气不良时受压的空气会使模的分型面胀开而出现飞边,应开设良好的排气系统,或在分型面上挖排气沟。( z6 J) s& p+ Z6 V
3.塑料的流动性过大,或加太多的润滑剂,应适当降低压力、速度、温度等,减小润滑剂的使用量,必要时要选用流动性低的塑料。
: w6 X* V' G. ?5 B# S* a( q" g; I5 H4 o1 H! G( _
4.加工、调整方面:
* N+ S" B; Z- X2 w$ S: R1 x, N6 F (1)设置的温度、压力、速度过高,应采用分段注射。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加料量过多都会造成飞边。
$ Z8 p( j1 {: p2 b/ y (2)调节时,锁模机铰未伸直,或开、锁模时调模螺母经常会动而造成锁模力不足出现飞边。
2 w3 H: [ {- F! o6 E& g7 e (3)调节头与二极的平行度不够或调节的系统压力过大。
" l6 }5 p) ~ M# I 5.飞边和制件不满反复出现的原因:
6 A1 R7 a7 e. L: `, p (1)塑料原料粒度大小悬殊不均时会使加料份量不定。" u' x& [% W$ k4 E2 ?* c; v
(2)螺杆的过胶头、过胶圈及过胶垫圈的磨损过大,使熔料可能在螺杆处经与料筒内之间滑行及回流造成飞边或不满。7 r: u' c6 o6 A: ]
(3)入流口的冷却系统失效,令进料的调。4 }" G5 z& {+ V; E
(4)料筒调定的注料量不足,即缓冲垫过小会使射料时多时少而出现飞边或制件不满。
0 t* O: J4 t4 n$ I; M- E4 I9 @# U5 f& p- S- B/ r
浇口区冷料斑的原因分析
5 e! Y1 Q7 g( w4 J4 w$ _ 冷料斑主要是指制件近浇口处带有雾色或亮色的斑纹,或从浇口出发的宛如若蚯蚓贴在上面的弯曲疤痕,它们由进入型腔的塑料前锋或因过分的保压作用而后来挤进型腔的冷料造成,前锋料因为射咀或流道的冷却作用传去热量,在进入型腔前部分被冷却固化,当通过狭窄的浇口而扩张注入型腔时,形成熔体破裂,紧接着又被后来的热熔料推拥,于是就成了冷料斑。
0 ^ F3 S4 Z# H7 @: O& L 解决方法:
( B3 B# Z7 t+ \; F (1)冷料井要开设好。还要考虑浇口上的形式、大小和位置,防止料的冷却速度悬殊。' O6 t9 J$ \7 G8 E
(2)射咀中心度要调好,射咀与模具入料上的配合尺寸要设计好,防止漏料或造成有冷料被带入型腔。, N6 |) D; s2 W5 p
(3)模具排气度良好。气体的干扰会使浇口出现混浊性的斑纹。- [$ A) k; L; t G4 _7 ~) A) P
(4)提高模温。减慢注射速度,增大注射压力,减低保压与注射时间,减低保压压力。
- n5 u: D2 p7 R( Y! V1 o8 H& E* k (5)干燥好塑料。少用润滑剂,防止粉料被污染。 , {5 A. Q+ i+ H+ h( ?* F/ I# b; S5 A @
) ^8 m' q2 K9 N) ?6 t4 y2 A; u3 W# V收缩凹陷的原因分析
) }$ H6 G: Z" \& c. T& V7 r5 U4 Y! d! [ 注塑成型过程中,制品收缩凹陷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 x" d! X; }2 k, c/ B 1.机台方面:, P. P7 b8 s, n7 f$ s
(1)射嘴孔太大造成融料回流而出现收缩,太小时阻力大料量不足出现收缩。$ r, o: t+ C* L1 s8 y9 J, C
(2)锁模力不足造成飞边也会出现收缩,应检查锁模系统是否有问题。
1 c. B6 b" A3 v4 P: n5 A3 Q (3)塑化量不足应选用塑化量大的机台,检查螺杆与料筒是否磨损。$ D: v, ?7 u4 t; W% V7 A
2.模具方面:$ {. n, Z/ Q& ]) n' a2 Y
(1)制件设计要使壁厚均匀,保证收缩一致。
1 G5 r0 s" } | (2)模具的冷却、加温系统要保证各部份的温度一致。- P+ @; D, H" d1 f* y( Q! J
(3)浇注系统要保证通畅,阻力不能过大,如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的尺寸要适当,光洁度要足够,过渡区要圆弧过渡。
2 p0 b1 x% o- l5 `' Q3 o (4)对薄件应提高温度,保证料流畅顺,对厚壁制件应降低模温。( x' T/ W$ r% T5 _
(5)浇口要对称开设,尽量开设在制件厚壁部位,应增加冷料井容积。
: R6 }5 s. Y$ ^( P* R! _ 3.塑料方面:3 f5 Y/ X. ]$ J, w9 i5 m/ U( _) J% T
结晶性的塑料比非结晶性塑料收缩历害,加工时要适当增加料量,或在塑料中加成换剂,以加快结晶,减少收缩凹陷。) W( g: A! M! t7 z
4.加工方面:
# x+ A$ f0 ]. q( p# H0 {/ o (1)料筒温度过高,容积变化大,特别是前炉温度,对流动性差的塑料应适当提高温度、保证畅顺。2 _: t! `6 I8 d) z. U3 F) z
(2)注射压力、速度、背压过低、注射时间过短,使料量或密度不足而收缩压力、速度、背压过大、时间过长造成飞边而出现收缩。
% q9 x% Q, X; n4 T2 L" [ (3)加料量即缓冲垫过大时消耗注射压力,过小时,料量不足。$ q% L& H0 w/ @5 O6 H) U+ Q
(4)对于不要求精度的制件,在注射保压完毕,外层基本冷凝硬化而夹心部份尚柔软又能顶出的制件,及早出模,让其在空气或热水中缓慢冷却,可以使收缩凹陷平缓而不那么显眼又不影响使用。
* J7 \$ u" p: I( F5 P
; ^4 m) N% _7 `8 ? 翘曲变形的原因分析4 L: h& _; g* ~* N4 N3 J3 [
注塑制品变形、弯曲、扭曲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塑料成型时流动方向的收缩率比垂直方向的大,使制件各向收缩率不同而翘曲,又由于注射充模时不可避免地在制件内部残留有较大的内应力而引起翘曲,这些都是高应力取向造成的变形的表现。所以从根本上说,模具设计决定了制件的翘曲倾向,要通过变更成型条件来抑制这种倾向是十分困难的,最终解决问题必须从模具设计和改良着手。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8 X8 b& u2 _' J$ B 1.模具方面:
/ Y9 z, k b9 [) r: E (1)制件的厚度、质量要均匀。+ v t q' |$ a% L `
(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使模具型腔各部分温度均匀,浇注系统要使料流对称避免因流动方向、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翘曲,适当加粗较难成型部份的分流道、主流道,尽量消除型腔内的密度差、压力差、温度差。
+ U- ~; \% l5 x (3)制件厚薄的过渡区及转角要足够圆滑,要有良好的脱模性,如增加脱模余度,改善模面的抛光,顶出系统要保持平衡。" W- q7 J, n2 H' \ o# W
(4)排气要良好。
6 B6 K+ g" I: p; l/ y3 |* A (5)增加制件壁厚或增加抗翘曲方向,由加强筋来增强制件抗翘曲能力。
6 h$ X6 w9 N- | (6)模具所用的材料强度不足。/ S, V2 [3 E. f/ c O( X
2.塑料方面:
\1 f1 g5 ~8 |! x 结晶型比非结晶型塑料出现的翘曲变形机会多,加之结晶型塑料可利用结晶度随冷却速度增大而降低,收缩率变小的结晶过程来矫正翘曲变形。
7 E3 ?" G7 d. a1 v2 e 3.加工方面:2 m: g, V# t1 \& E2 y1 ~
(1)注射压力太高,保压时间太长,熔料温度太低速度太快会造成内应力增加而出现翘曲变形。! `& C3 `4 Z3 j
(2)模具温度过高,冷却时间过短,使脱模时的制件过热而出现顶出变形。9 `" I; `3 f- c5 q
(3)在保持最低限度充料量下减少螺杆转速和背压降低密度来限制内应力的产生。
/ _9 r( Z2 L- ~6 p9 Y5 G" J (4)必要时可对容易翘曲变形的制件进行模具软性定型或脱模后进行退火处理。
8 N' U" x. l8 R8 ?3 G* L9 g% B3 b; V' t s+ |5 i
成型时主流道粘模的原因分析$ u1 A6 r$ K9 |8 J
注塑成型时主流道粘模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k/ F( ~& u- G$ J% j/ o
(1)冷却时间太短,主流道尚未凝固。3 D1 D8 f0 J4 f
(2)主流道斜度不够,应增加其脱模斜度。" b+ t% ^4 r& [& o8 A
(3)主流道衬套与射嘴的配合尺寸不当造成漏流。
! j* M% H& P# A* Y4 m" M3 C$ ~ (4)主流道粗糙,主流道无冷却井。
3 D% b) V' i. Q* A (5)射嘴温度过低,应提高温度。! J$ ^# Y$ U; G4 T
' f1 n: a# L9 q2 u! |
成型时生产缓慢的原因分析5 q/ D+ [. V" c8 L8 }
注塑成型时生产缓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 k: L2 Q2 F6 n (1)塑料温度、模具温度高,造成冷却时间长。
$ w. J* b$ X0 z# Y% E( G; @' \ (2)熔胶时间长。应降低背压压力,少用再生料防止架空,送料段冷却要充分。
! i1 G! s8 D3 g* ^3 q' a- d3 D (3)机台的动作慢。可从油路与电路调节使之适当加快。- l* N4 x0 W3 Q/ ]
(4)模具的设计要方便脱模,尽量设计成全自动操作。
3 A- {- g- i. O3 a8 g: C7 V (5)制作壁厚过大,造成冷却时间过长。0 I* b3 K% \$ Y
(6)喷嘴流涎,妨碍正常生产。应采用自锁式射嘴,或降低射嘴温度。
" Z9 ], `) e5 Y (7)料筒供热量不足。应换用塑化容量大的机台或加强对料的预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