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教师尤其需要注重的内容。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对学生学习的思路、方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例如,物理学中许多重要规律的发现,即包含了科学家们艰辛的劳动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更闪耀着科学家们非凡巧妙的创新思维的光芒。所以,我们在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规律时,要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以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如:关于单摆等时性的发现,教堂里的吊灯在加油后,长时间摆动。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他最终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苹果成熟后掉到地面上,而不是飞向天上,这是许多人看了都习以为常的现象。但牛顿却由此受到启发,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揭开了大自然的奥妙;讲完大气压强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粗略估算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正如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头脑的人。”因此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展开思维、展开想象,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提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8 R1 f; \$ o( [
第一、让学生敢提问题。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学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回答,学生很少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学生不敢提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思想认识,从“要我问”到“我要问”。结合教材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适当得评价。首先要肯定,称赞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然后对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表扬,对错误的成分要多引导、分析、少批评,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指正。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在乐趣中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空间。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的前提,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过细,“满堂灌”。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我们应讲解时留有余地,“逼迫”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学,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胜利果实”。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的讨论,让他们在争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鼓励,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要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创新意识。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的思维只有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才最活跃。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有趣的、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如讲动量时,首先提出: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为什么?另外,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宜。问题难度小,学生思维空间启动有限;难度太大,则抑制学生思维。因此,我们提问题时,要具体、鲜明、还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到鼓励、启发,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三、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从实践中激发兴趣和创新思维。 古人云“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因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从动手中找到乐趣,要敢让他们创新。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展示其个性、能力、创新思维。2000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重庆一中科技小组的几名学生,利用一节五号碱性电池,一只玩具电动机,齿轮和轮轴等辅助装置,在15分钟内,将一部熄火的汽车移动了145厘米。这是学生“异想天开“的结果。还有比较简单、效果显著的如:用放大镜、易拉罐、硬纸盒等制作照相机;用平玻璃片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等。亲自动手,有利于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过程本身就是大脑思维及其活跃的过程。想象容易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迸发创新思维。我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学生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后,分别在棉布、木板和玻璃板上滑行不同距离最后停下来。对这一现象分析,得出阻力越小,小车滑行距离越远的结论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的运动会出现什么结果?进一步提出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对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有利。 五、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了功率后,会解析汽车在上坡时,司机必须用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的原因;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掉不下来;用摩擦力知识解释自行车刹车原理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体会到创新带来的快乐。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