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模具培训学校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华模具培训学院
查看: 3347|回复: 19

【门第书香】读书沙龙活动总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 R7 @' j/ ]8 a+ l【门第书香】读书沙龙活动总帖_[点击查看原图]$ S( Q6 H8 X6 t9 ?5 ]1 ^

' _* f% F" r, \- W  y  【门第书香】活动宗旨:独立人格,自由思考,快乐读书。" p+ t5 u% D) c2 E' R9 {  y

! x0 @% K* q, e* J4 K5 \; u5 [  【门第书香】活动精神:平等,自由,求知,包容。2 ^8 u2 Q; u0 ]! G! _. U+ i

% Z. i& q& l% C9 ]# F  【门第书香】活动目的:以读书为载体,继续开启书香门第里的书香。- q4 h9 E! z! n  M7 O4 U

0 W- h+ `6 S- g. q" g/ z! e
  R! g% H9 K  K7 T4 z7 x( x1 d" _4 l4 o2 z3 B
  一直很喜欢读书,特别是在阳光、音乐的陪伴下,放逐思维的边界,逐鹿书海,天马行空。7 k+ {% A# i( M
8 w" k. Z" M& H: G$ d- Y; I) ?) \# g
  一直很喜欢朋友,特别是在柔柔星光下,和三五好友,分享书中偶得,浅笑低吟,回味人生。1 B0 E1 e( v+ c- j. C# y

0 P+ q: X5 v$ ^, \1 D! E  就为了这两个“一直喜欢”,去年的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书香,悄悄地驻足,再悄悄地,喜欢上了这个可以把两个“一直喜欢”结合在一起的地方——书香门第。
" b8 Q5 d) o! s
( T% T2 p7 Q5 ?, ?' o  所以袖子和我说起打算搞一个《门第书香》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我当即拍手叫好。我很喜欢靓靓在【书香门第欢迎你】2007里说的话:“如果说:独立人格,自由思考,快乐读书。是《书香门第》版的宗旨,那么:平等,自由,求知,包容。便是《书香门第》的精神。”这便也是《门第书香》这个读书活动的宗旨和精神了,不必再去创新,因为它本来就是书香一贯以来的精神。- A+ D( v1 Y5 T  [

9 c/ R& M& q8 h5 ?  至于活动方式,我希望还是采取最简单的办法。朋友们只需将最近看过的好书写了书评介绍出来,和大家分享你的读书心得。可以长篇大论,可以三言两语,甚至可以只摘抄喜欢的段落——这是一个很随意的活动,自己喜欢就好。关键是把你切实喜欢的东西推荐出来。注意:题目要加上【门第书香】的字样。
8 v7 ~- s( x9 X1 `6 ~, x1 x* y9 A
  对推荐出来的书,你可以跟帖讨论,也可以另起一个帖发表你自己的书评,还可以提出议题让大家讨论,形式也随你喜欢,不必拘泥。
% \/ }( R  L0 c" X" D( j+ o
2 E5 \  I1 e$ A, S5 _  至于这个帖,将作为《门第书香》读书沙龙活动的总帖,我会把大家的读书帖综合汇总到这里来。这里只作为汇总用,所以请朋友们不要在此跟帖。因雅兰不是斑竹,删除跟帖的工作将由各位斑竹进行,这一点还请大家谅解。
% Z, ]8 \! s7 X: C7 J
! Z* {7 }1 {) `$ K) x  要感谢绿袖为我这小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浅吟花筑;还要感谢书香朋友们的热情相邀。雅兰不才,还有望大家多出好意见,好办法,把活动尽量搞得好玩些,我给大家做好服务,可好?
. H5 i' T' v- ^* J* X! F$ D) p1 X
+ W6 s9 q3 [3 F, [3 I4 Y2 i. L  我喜欢袖子在读书沙龙活动公告帖里说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早春二月,蜷缩在沙发上懒懒读书的人儿,起来和春天打个招呼了,因为春天在书香等我们好久了!”7 l5 O! }( @" t: ]% P! J2 I
, R  i( A' b( N) _) {9 T
  转眼,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万象更新,咱就听领导的——月上柳梢头,人约书香处。哈哈
* q/ H3 Q+ U! b# P9 T8 E2 l3 Y5 B9 V) |$ I6 ?4 _
  浅吟花筑主人雅兰恭候- b4 G* i3 f5 T) M1 I4 y) L

$ ]9 g: u; `- B8 h) b8 |
6 b& I8 V+ l+ O/ b6 Z1 E& w  
) c# }# G' L# q$ X4 z; ^5 B: Q7 u4 ]
7 S, e3 G# W5 G# Q+ z; ]8 k/ E【门第书香】读书沙龙活动总帖_[点击查看原图]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5 G' h1 R; Q$ g7 w3 s+ m
[点击查看原图]
3 U3 w: m& ~1 L$ }; i2 D* A9 u
; H: U, f4 c9 v, g( K  书评篇名:《麦田里的守望者》5 k; B6 _: G! J" M. [
% x3 O; [9 n' ?+ T1 G2 J
  书评者:自言自语9 v3 J6 H: `/ p5 }8 V. c

% S+ y; K9 h3 u4 K8 R  书名:《麦田里的守望者》2 ?" L! H' w6 B" I8 R6 m
7 m( q5 |" E8 u6 n! u# I
  作者:(美)J.D.塞林格,译者:施咸荣,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S7 _  O- f7 P* y/ d3 B1 ?' K- h4 G* F' \/ n! n  a
  书籍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51xiaoshuo.com/wg/s/sailinge/mtld/index.html! S" D. r/ x7 R4 G8 ~) V9 V
& n9 D" V; `/ C& ?5 g
    + e0 }2 J; B6 ?( F. I) w  ^4 V) _
[点击查看原图]
: |7 e; y/ T( _; X3 w9 [" k# ~0 k) B, f8 F8 n
  自言自语精彩评论摘选:
% t: F9 @6 ^; I$ Q; O
2 b9 }5 K) ?5 I  整本书中几乎都是细节的描述,都是一个少年的内心独白。那其实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一个并非是自己愿意封闭的世界!他渴望打开,渴望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又总是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 _2 p; Z8 L+ ]
1 z# e9 `( X, L+ f6 Z3 Q- V; y  (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总是无法让自己循规蹈矩的少年,一个没有人能理解和去宽容对待的孩子;在所有成年人眼里,这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少年。心灵的窗户怎么也无法为他人打开,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u6 Q2 h9 k+ L4 r

& k$ y$ ?1 b; |( b% Z  从这本书发表到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情况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我不知道今天的美国孩子是什么样,但我知道今天的中国孩子还是这样,他们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只是一种意义上的“产品”,被那些所有者按自己的愿望在扭曲着。+ S9 o& A! y: `; `! Z, w0 E/ G# T. s
; p( {1 Z& V) F5 w6 @1 s
   ; M6 [. ]+ U7 [
[点击查看原图]
  F7 C  d; s  ~0 D$ I. u+ r( a; `. x+ G4 y$ J+ U5 B
  雅兰点评:
3 i% w" N% F7 B1 M' T" ^+ l' {$ F8 `: [
  很喜欢摘抄出来的自言自语对这本书所作的点评,非常到位。
" |1 ^- H! m. V- b' [- D" P; v- K- m- @9 C9 k7 J, Q
  打开书籍,你会看到这样一个主人公——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活,张口就“他妈的”。但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并且能放下一切成见去阅读,你会发现他其实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y5 |8 s3 M% N6 z6 N
' n6 q! h9 s5 _& w; g
  英国《卫报》曾经根据书店销量研究公司的资料,列出英国人最喜爱的20世纪20本经典小说,荣登榜首的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它还被《时代周刊》称为"现代文学十大经典之一"。
# r& k# \* z8 {' C7 f" _! f6 S" h2 m! A1 Z% p+ U' P
  生活是很现实的存在,并非只有风花雪月。你我身边,也许就存在如麦田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一样的人,苦闷仿徨、孤独愤世,却找不到打开的窗口。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经历过类似的时段,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罢了。
6 S' \# _2 y, W; z* p2 e' @7 ~% d1 x7 X8 Q
  在此感谢自言自语的推荐,希望能继续介绍好书哈
/ F8 c& e  U3 a. ^. X% d1 {4 L+ t2 ]7 \) p! a  m) `. B: F
  ^_^^_^^_^^_^
5 l7 Q+ r& f" f& e- [! X. r- ~. N" \9 O0 C8 `0 S$ c4 s7 W9 X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9 _: l" p2 w/ ?& ^/ z2 N[点击查看原图]
6 `+ S) W7 q, w6 s; V# s; s2 @
& t; k( z) {( C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解读安意如三部曲
1 g: q  s+ U7 B' u, `) ~7 `, [6 \, S. u5 z; D* _4 A( S" v
  书评者:雅兰
5 ]5 g2 o! b5 \" a. b$ b! e, ?9 N4 Z& m5 X5 l
  书名(点击书名在线阅读书籍):《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
/ ]7 J. R" |' m8 S# ?3 W
; ^7 C; h" d$ d& M& q. f# L& A  作者:安意如,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 l3 l" s3 Z/ J2 Q' o( d6 i: `, `: n  G5 T( g: }3 x
  
  I7 A2 Z& U% l+ i' D  }% v) z[点击查看原图]( @/ y! ?9 ^4 `
2 W; B  c% D* Y& Q' j5 Q) X
  雅兰书评节选:
1 }6 B% N  E! e2 L" m' I& P6 [( B2 m# n: C
  安意如的文心,是沉静内敛的,不张扬,不搬弄。她从从容容地走进古人的意境,又从从容容地走出来,文字简洁清丽,却写尽了花一样繁盛的快乐,和水滴一样清澈的忧伤。3 I& o: K. M/ \" o5 ?8 p
* H. L, x( K; D9 w6 n7 G/ e
  读她的书,需要去掉一点浮躁的心绪,需要拥有一点隐者的气质、禅者的洞察——高山亦要有流水来应和。$ B- m3 |+ r6 q8 ]6 w- J1 W
7 w& I" K) M: O3 _5 V
  # n  W2 v! c$ q0 E* i3 R
[点击查看原图] 
4 T0 ]* s" {# t8 A) Y
, c; ]. }$ n8 j+ v8 p3 R  总帖点评:
* \  _4 _+ _6 ]9 s/ k4 j! o& V- C# i
" x  `2 `- b0 j0 x  N  h  《人生若只如初见》,解读的大多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安意如用清丽流畅的文笔,写出了古诗词的美丽与哀愁。对诗歌有点喜好,又喜欢风花雪月的朋友,可一看。3 T3 g+ N; \: M. x9 l

) ~! i8 E+ M4 m1 C7 [  《当时只道是寻常》,主要解读的是纳兰词,受了纳兰词风相近的限制,读起来,文笔没有像《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般的洒脱。但喜欢纳兰的朋友,却值得一阅。
8 p$ ?! r  ~% R0 {- S
: I7 O% S' Z  O  《思无邪》,解读的是诗经,诗经对现代人来说一直比较深奥,有兴趣了解诗经的朋友,此本书可算一块入门砖。
; O1 F$ \1 L4 H* B" A7 _1 B
7 \6 h; e4 E5 R! a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J% L/ z; ], K5 x
[点击查看原图]% l5 p# N: x1 o4 w
9 L) R3 W1 X5 S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一个人的世界
4 A! [* t/ D3 a" z( q: a. v2 T) @" c4 e" J0 Y1 g$ @4 I
  书评者:何周- d5 R6 p5 C6 N) X

* H0 u0 {, R  H" A- Y4 O  书名(点击书名在线阅读书籍):《海明威文集》
( S% ?& n0 U+ m/ l5 i1 k9 p
1 i; a1 I- ?8 E& b% \  作者:海明威,出版社:任何对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出版社
+ B! O. d; T  d4 Q7 L' Y7 V
' z8 m3 C2 r- n' {: X6 [' @0 v1 T     ~) \4 a2 [8 g* D
[点击查看原图]9 H/ }7 {. n3 O  e  ~

. g; Y$ q) c5 ]5 M( h5 }- p/ o  何周书评摘录:$ E: |9 x1 x/ z, p
2 [/ o( E, [9 R6 @9 T. ?
  在英美文学领域里,海明威所代表的是有别于传统古典,却又和现代、后现代等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类型。
6 v* Q5 S, a$ _9 ]: m' Z
& U8 g2 I  T8 f5 p$ X# U+ X  他的小说继承了马克-吐温的传统,充分体现了所谓的美国精神。这就象他本人一样,是属于强大却又孤独的自我英雄。$ R9 P0 J- B4 `
+ r4 y; Q# b3 X
  我之所以对海明威这样感兴趣,源自他的艺术世界里的那种被放大了的个我。他的小说里,展示出的往往都是一种有别于通常的,略显孤寂的个人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游走于人和自然间,有些苍凉,却又充满了温馨的世界。
$ T* U; Q: `) t
3 i/ D' Z( z/ w6 o, S$ t, D. Y  海明威的小说,是一个人的世界;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成为了大家的世界。4 L0 O& I  F/ e9 N" u  N0 x9 }
1 v' u+ v+ K9 X% L1 s1 p* J2 l
  
# {# K8 f; s4 @! [[点击查看原图]# g7 N4 S  w# V# ~; [" |$ p% ?
0 |  n/ }6 v( t1 O7 ^5 f
  雅兰点评:
' h+ [  f+ L% n1 z8 _3 |7 W; Q; W/ d7 e# z. B7 _9 n; ]; H" ?
  海明威,这是文学界的一座丰碑,他伟岸高大到妇孺皆知,已不需要我于此再做更多的评述。
) E4 _6 G0 s3 B5 M7 R5 n2 E: _7 h. o  ]
  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的作品除了何周所说评述的“一个人的世界”外,海明威还是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富有坚韧、勇气、顽强精神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面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即使失败了,也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 j: `( E4 S9 {
6 ]4 S$ B* Z. N9 f1 K  让我们记住这个男人的真正典范吧——海明威——“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D+ ?& ~3 ]# v3 F7 _% Q8 U
- I- a5 ?% u+ x" B, n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 \! _9 S3 Y# W  i" O
[点击查看原图]
) D4 c: y" E) b) D1 a
: J8 ]; ]( T" r4 D: ^4 `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亚洲腹地探险八年
1 Z! ]2 m/ J" y# Y' r! l) Y+ A6 G5 c2 W* o0 o# ]
  书评者:靓靓
! i1 X$ z0 O, h1 R3 q4 D6 S+ G: }/ Y3 {6 {+ }# f& m$ A9 H% P
  书名:《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很遗憾,找不到在线阅读地址)8 |3 I& }$ u& v' y! U
4 R5 J2 q5 r! ?; j3 `! ~  ?7 i% e/ H8 r
  作者:[瑞典]斯文.赫定;译者:徐十周、王安洪、王安江,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2 z3 G6 ~" }4 ^' {* Y
" ~" D0 i) m; ~% |/ z. ~1 T
  
  R7 a6 t2 v9 ^# l. `[点击查看原图]7 D2 w# {( Q* G) R& @
' G, v3 R- l% G: |% [
  靓靓书评摘录:
; G5 l: a/ H3 \
9 I3 d7 y) ~  ~3 a, i0 Y7 v; {2 `  到新疆去的时候,听人们说起此书……此书从一瑞典人的眼里看当时的中国,了解几十年前新疆是个啥样子,作者还画了很多沿途的素描……0 D; _9 n6 B7 R9 z+ P6 e
9 S4 l( q) H7 U' k# O% K
  1865年,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
8 U3 I* \- d' {8 g: j' }
+ `+ l0 H$ t$ m* @6 T# [% i( q. K  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如实的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
- c" }3 ]9 m1 k" q
9 l6 k* b6 [( w, q  
# [* Q( T2 Q  F# X9 H[点击查看原图]
5 n0 e$ y# u3 h+ _" p4 S. D( H3 \9 b2 j2 ^2 Q
  雅兰点评:
5 h+ d+ G* f: ]" s
4 b: j/ M, w* X& A& C/ v5 N/ j3 F  这本书我没有读过,很遗憾在线也找不到阅读的地址,因此只能找一些评述作为书籍介绍的补充:/ Y5 T/ z" w3 i5 j6 W

0 E" E! H6 H& l! d# ^7 f3 Q  斯文.赫定(DrSvenHedin,1865-1952),瑞典探险家,一生专注的事业是中国西域探险,被誉为“西域探险之父”。: g! \: `# X# J  Y3 f3 x6 Y7 Q) _

1 d! t! n& G  G  他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盖棺而未能论定的杰出人物。作为探险家,他是成功的,冰川的凶险,大漠的恐怖、高原的酷寒、急流的陡壁都没能使他退缩,他那种探索未知地区的强烈愿望和从不向困难、挫折乃至死神妥协的坚强意志无与伦比。发现楼兰古城,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这两项成绩使他名满天下。但作为政治家,他是失败的,年轻时曾在柏林求学,受业于地理学大师李希霍芬,使得他对德国具有强烈的仰慕之情,在两次大战都站到德国这一边,弄得道德名誉大坏,为人所诋毁。) t$ A' D' H" U: x' {* l- H2 p

" m  F6 C; Z0 F  花边新闻:据说这个爱沙漠多于爱女人的男人,因一次失恋,不再相信爱情,却成全了自己。40多年探险与考察生涯,使赫定无暇娶妻。他这么宣告:“我已和中国结婚!”! X$ x$ ^8 Y0 p! g$ t' h! Q

! {( W" K+ [5 p5 x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8 c5 a5 s* _/ F8 i' d; {[点击查看原图]
; t; a, h( t, S" Y8 J
$ p, U/ T8 K2 }: r+ P0 x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走过西藏' Q9 B" U5 X& Z; _# u% }

- P2 Z+ J$ [2 g) h% R  书评者:靓靓
; x; `( u: a' _1 ^8 Y2 S2 a0 }" Y4 c" L* P1 V! T9 o- O& E
  书名(点击书名在线阅读):《走过西藏》/ b! B2 ~1 o: K9 q% v, A, m: d& |  L4 v

3 x' W' z* z+ v5 G! c' d+ {8 u0 Y  作者:马丽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9 j! a& G- a4 U) t& G4 y6 p7 w5 ~
. Z$ d. V. [/ I# E0 Z9 ^- c
  
# J3 t/ F  R- T% n& N" S4 {[点击查看原图]
  k# R& p  x& l+ R1 I. O, o
7 ^  d( S/ q  b- O' x8 G, O  靓靓书评摘录:' o7 n% t- _: K) G+ o7 i

" |: m9 R0 x1 e' r! |! ^: @. K  我还没有去过西藏,但西藏是很多人的向往,她美丽又神秘,马丽华的《走过西藏》让我们了解很多西藏的人文生活和地理风貌。马丽华在藏十八年完成了一个过程——情感上的和认识上的……& v* E$ U# y  H- ]' s

0 R/ I+ @4 g6 W9 f6 @( }  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此在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你这曾经的家园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西藏,就其实在的意义来说,更是一个让人怀想的地方。
! f; [5 H7 g; G0 q( O( `, ~: h/ [$ b9 l! d3 |# E
   & v% A* r6 H1 G, _) n' {
[点击查看原图]# ^& D- ?: |. p$ ~2 F. U1 u4 q6 V/ {
( d; C# I8 Y7 W/ g
  雅兰点评:
3 @5 m/ x' `5 Z, [3 u& g( g0 U6 ?% F7 ~1 _
  《走过西藏》由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三部分组成,是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几十年游历后写就的一本纪实书,被誉为“旅游西藏不可不读的书”。! _& w- I  `  B$ w1 h0 t

- i3 Z) \2 S2 s8 X; G. o' a; k  作者说:“佛教讲究缘分。我与西藏,大约存在一个前生斯世之缘。我每回去每一地,看来随意,但也每有一个缘由,机缘,怎一个缘字了得。连缀起每一回的片片断断,星星点点,西藏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图上就布满了足迹,那些偶然的契机就成为天作之合。我今生将以走遍西藏为骄傲。”
6 E% f9 r6 q5 d& X4 y  {* A9 L8 T
9 z( p; `6 M! A: k8 |6 W  在书中你能看到,作者在西藏的行走中,既感受到了激越昂扬的美丽,同时,随着对当地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深入了解,也咀嚼到了悲壮和苦难的美丽。马丽华的文笔,朴实又饱含着忧思,有兴趣了解西藏的朋友,值得一读。
" r) K4 T) N0 R: `! t* A8 \* M9 M2 O4 e# ~" ~+ K
   ( M' h3 |" J6 N9 c- z$ `' B: A% v
[点击查看原图]
% Y+ w! x6 R+ j" m/ F' N
1 t3 G/ ?! d( P0 w  摘抄几句作者的序言:$ Y* d% D5 H" K2 C" x2 r
/ Q) D7 d1 a" O
  回望西藏,以往的那些岁月时日,流年似水,渗入冻土层了;如风如息,荡漾在旷野的气流里了;化成足迹,散布在荒山谷地上了。
& p) s6 Y# p! k4 B) i  j, p
. }" e' y' l# O/ R: p# T( k  再一回望,流水不见,风息不见,足迹不见,羚羊不见狼也不见,只见风干了的思想和青春委弃的褪了色的旧衣裳。
# i! S) m6 _7 M% c- m, ^0 D0 y: m) R5 D6 A% |
  只见一个心脏不适、步履艰难的心力交瘁的下山者,她的行囊中,唯有一本书——《走过西藏》% m7 y4 A4 |% ?8 H: [9 |. Y" {+ }0 Q
; N6 C" O3 H- B5 ~5 l2 Z
  
$ t3 r8 ]1 r- i7 d; r6 T3 N7 O[点击查看原图]
2 K8 j1 N; o, _! G/ U8 O
9 M# k2 n( c& b9 M' v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n; {' H8 H! Y# M6 Q* N
[点击查看原图]% p0 s# d+ g8 y; F

; S# u4 ]9 Z, g1 t% C  F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祖先们美丽而忧伤的爱情——读经有感书评者:绿袖
- q; d9 p) T* o, L7 M9 Z+ k$ M3 t1 p  q  G
  书名(点击书名在线阅读书籍):《诗经》4 b+ V. {" e7 T) D

; Z4 G. d' c, x/ f" z( ]  
& d9 |4 D8 r3 @[点击查看原图]
3 Q- C1 y: b* r; |4 P" v( F
9 t- r( M5 m& R$ G$ Z! b# B1 z  绿袖书评节选:5 w& Y( P# m. m5 `6 O

1 w- J) A# {; p. ~9 s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我常常渴望有一位博学而又激情的老先生能从头到尾把《诗经》给我细细研讲,把循着《诗经》逶迤绵延的中国文学脉络娓娓道来,让我能够清澈地感知千百年来我的祖先们一脉相承的心路轨迹。, e, v; h' m. x: R
8 ]& ], P3 S/ q* f# C
  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我每次读《诗经》都不忍卒读,因为我会止不住内心充满忧伤,会强忍泪水。我觉得这是件很羞赧的事,无可解说,会偷骂自己:神经啊!2 ]6 T+ s! @, @2 h
+ v7 ^  U* Z; a) l& I' R
  听着两千年前我的祖先们——那些先我而生的美丽男子和女子在喁喁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种遥远而熟悉的孤独与忧伤怎不于我心有戚戚焉?!怎不令我情思无涯,哀而伤哉?!* x( c! ?6 f: v) k' o8 S6 W, M. W
: m5 P* T: J2 h2 Q
  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诗歌应该不用再解析它的词句,大家都能出口成章。我也不敢太沉溺其中反复咀嚼吟诵,怕自己用情已深,不能自拔。
, ?: ]3 l9 U( ?' Z1 W
: H2 b" `- y5 N9 ^  所有的情节都被淡化,唯独留下亘古不变的情怀,我们不用去想他们到底是怎样的男人和女人们,只远远模糊着他们永恒的背影,只知道他们是我们的祖先,一脉相承,血肉相连,听着他们悠悠唱着心中的思念与喜爱,我们看到飞鸟翱翔在密林,看到山峦叠嶂低谷回音,看到蔓草丛生,看到朝露晶莹,看到明眸皓齿,看到美好端庄;看到他们一样相思成疾,一样郁郁寡欢,一样搔首踯躅,一样辗转忧伤,一样信誓旦旦。9 G- {" [2 a1 M

2 i8 ]. C# B; ~- P   7 m1 `4 b+ h# T2 u! b
[点击查看原图]/ ]! ~1 ^% y3 o$ R1 B  p

& A+ t# X/ e3 f6 E0 M  绿袖仿诗经的填词:之一:《绿袖子》(见书评原文)
+ F1 \, y% v# M/ ^6 R
" O) M- i4 p# r1 ]7 P; F  之二:《仿佛诗经之爱情》/ @8 Q$ C/ y/ x* T( U
$ X$ V' M" m8 H# X2 f" Y% w
   % w% U  j1 F, e/ k  B
[点击查看原图]
' N- c& Y9 b8 O' O  h. J, n
1 H5 i# k; U+ D4 E( |1 v/ ?8 W  雅兰点评:. m" t! D5 v* f0 y2 Y
0 e  B, G  J* T  w. ~. H
  安意如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而我却欣喜地,看到绿袖轻巧自如地,便穿越到了彼岸,又轻巧自如地,将诗经摘取于手中,吟哦婉转。' D# G9 |% b% u1 `8 d: V

& [4 ]4 y- H! ^$ y, g0 F4 x/ B  喜欢她仿照诗经所写的诗句——“绿草萋萋露成霜,新月弯弯夜未央。庭院深锁人不眠,伊人待日出扶桑。”2 A# H4 W4 z; m5 O8 X

* p; x9 W2 l4 G. b0 Z+ Y+ c( A( ?  喜欢她穿越于亘古与现代之间,和他(她)们一样明眸皓齿,美好端庄;一样相思成疾、郁郁寡欢,一样辗转忧伤、信誓旦旦。
6 K: v! X$ `- V4 O1 x
; G2 H3 k" l$ u: i: o8 L" X  喜欢她对诗经的娓娓评述,一读再读,穆如清风。, ~2 z! h8 q0 F, [4 E

9 W5 c7 `0 D  f* a# `  
  t8 N' |' p- y- W[点击查看原图]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s3 ~8 t: X1 y6 r1 L; A2 W' Q[点击查看原图]; \" N( a  v* a+ y6 S/ {

8 n! ?6 x4 ~  o# ]7 ]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读旧书——知晓鲁迅先生的另一面- l; [8 ^3 }1 ]* {# G7 T# Y

+ w/ @$ h, T5 s  书评者:古元
% t. q  C" N# q( `" I
( r" o( N5 r# F2 g9 L1 I& ~, @  书名:《鲁迅论美术》
" S6 C1 h! I4 j6 ~, t
% ^  t8 k, a0 K$ U  编者:张望,大连大众书店民国37年(1911)出版。
% w: N) }4 _/ ^0 I; _
! @& K! A6 K) q/ }1 L  
! J# A& Y: }" \[点击查看原图]' N' v8 s" b( s  M: V# t+ S
% ]9 u* K! S) G5 n1 R+ B
  古元书评节选:4 U$ h9 S$ d% ~6 D$ W# ~! t
" E. a1 T* R+ U3 p$ z
  由于读书不求甚解,因而对于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大略只限于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L- N3 A& w, y' X  D/ C; b
" I6 e: W$ a9 @! a
  前不久,偶读民国37年(1911)出版的《鲁迅论美术》,方知鲁迅对于美术研究,远不亚于他在其他学术领域里的成就——“鲁迅先生不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革命的政论家,同时也是中国新美术的导师。”
* G# |! h; G# Z" _. }  Y
! Y3 J9 y. d0 `+ c# P  在《鲁迅论美术》这本书中,还附有鲁迅先生亲手绘制的图画和为一些图书所设计的封面。尤其是鲁迅先生亲手绘制的“活无常”②,其人物的身体比例、骨骼肌肉、服装褶皱、表情举止等,无一处不在显现着先生具有着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美术功力。$ Z3 ?: R' ]/ `1 u# ^
5 d5 u, [# `5 A' A
  对鲁迅先生,无论人们和历史如何评价——他永远是我敬仰的伟人。绍兴周氏——这个抚育了两位有血缘关系世纪伟人——周恩来和周树人(鲁迅),的确是个不凡的家族。我认为,即便抛开鲁迅先生“旗手”、“新文学奠基人”、“革命家”、“思想家”于不顾,先生依旧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故我一向不敢妄说鲁迅先生,偶尔有点感悟,也大多是小声的“窃窃私语”。! ?) k" ]' i# g' b, g/ ^* w$ J

+ o/ c- p8 e! s5 x" x6 @8 {. B   3 W4 z; x$ h4 L
[点击查看原图]. Q! ]4 }/ l- g' R

3 E4 I! F, K0 V6 d3 `/ V& o, b# ~  雅兰点评:
( S" |  a0 h% n, K/ [. _( H2 i8 C" o& }
  感谢古元为我们介绍的鲁迅先生的另一面。之前也没有留意,原来鲁迅先生在美术界,特别是木版画上,有很深的造诣。
+ x& z; F* s+ I" ?: T
# Y1 U2 Y5 o6 a  我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敬仰,也一向不敢妄说,为此特摘录《鲁迅的美术观》一文中,作者孙郁对鲁迅的综合评价:2 M) z6 a$ l# B* q  F
" ~" w( L8 }- ~' }
  “我觉得鲁迅的生命里,透出的是真人的气概。如果细品鲁迅的书,发现他对文字、线条、色彩的敏感,是超常的。人的一言一行,一吟一咏,本可千姿万态,呈精妙之姿。而中国却千人一面,了无生气,连一点点粗俗的性灵之光也滑落到暗色里了。鲁迅厌恶中国园林中的小家碧玉及书画里的经学气。他的血气蒸腾,常常高悬于天幕之中,有驰跨纵横的潇洒。喜看大漠惊沙,也留连惊涛之魂。著文时神色幽默,玩天下于股掌之中。艺术者,乃人的天性与神思的互动。得之于天地之气,又出自于神灵之谷,于是高蹈于江湖之上、绿林之野。我们看先生的文章,其大美之处,在于放自我于囚牢之外,得真的大自在。千百年间,国人一直住在笼子里,而他却飞到旷野里去了。”4 c' t; Z' s# y6 \
! z  C7 Q7 q% x
  而鲁迅现在,依然在旷野里飞。6 L% j9 ^1 K& J# C9 Q6 o& z! z+ a

2 ]8 x7 r9 i/ r3 n% S' i  
发表于 2008-3-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A2 j8 g' A. n6 z5 y
[点击查看原图]& F2 @$ T6 V" a+ W8 v
- j5 B( c5 O9 \2 ]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一个梦里的世界
8 ?: A: M* {2 i* b0 b: ]' O+ ]! F: b; Q" J/ B
  书评者:何周
, E8 B% Q0 x  [/ v  N* ^
- k% `7 N8 {& O5 N  书名:《少年小树之歌》(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0 g( z. h/ @' L

5 W  T7 l2 p# B6 E& T  作者:(美)佛瑞斯特?卡特著,姚宏昌译) v8 T" e. i& s4 r
' G) t; s* q; Z) Z# j) M' c( W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r3 q% o6 z# H0 C0 I" C7 p4 ^) X7 x
  
2 K; d2 n8 {8 I; p[点击查看原图]
* D2 }3 q* h# s& s
0 G) h$ l: p1 r# g, O* e  何周书评节选:; C0 o6 E" u7 f! p

) D9 G# o+ A; C1 N, R( @; L* c  在朋友那偶然读到美国作家佛瑞斯特?卡特的小说《少年小树之歌》。当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的时候,(我)很快就本书中所讲述的故事,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烈的浪漫情调和人文关怀所深深吸引。! G$ x! @6 L$ o, d5 M
1 C8 A9 o" d, t
  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一个被归纳于边缘文化的印第安少年,在祖父祖母的呵护下开始自己人生的旅程。那样的山,那样的树木河流,还有能和他和睦相处的鸟兽花草。3 v" {0 L/ D$ f/ U( E4 S# k
, c1 J( e; Q  h" K5 g
  在整部书里,作者那种浓郁的人文主义关爱洋溢着。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人与自己生存的大千之间的和谐,作者将通常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作者细腻地描写出了一个和谐惟美的想象里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没有绝对的仇恨,也没有绝对的爱,有的只是接纳、容忍和博爱。# M9 u- ^  F8 c, [; Q: [1 j% n
3 R: o  R" t' v+ _3 z1 T, ^
  每一位认真阅读过这本童话般故事的人,都会懂得,真正的人文,是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的接纳与宽容。那个才五六岁的孩子,那些不老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本来的面目。0 ~7 O6 g/ b! k3 c

" }# m3 j' k8 n4 y7 a  
# c7 f' o' u+ C3 f2 Q2 [[点击查看原图]& e; q5 j$ g  F7 N( u1 F

/ s* M( W& S0 p! J# ~) a  雅兰点评:; L) ]6 k+ y. W6 L7 e/ v9 P
" t7 ]4 n; m& ?" r
  感谢何周推荐的好书和带来的书评!!
# E* x- l4 R8 }" e3 ^, G) |" c% `7 [: q2 V6 ^7 ~, Z2 y( ^
  《少年小树之歌》是写给大多数人的一部亲近自然的书,也是一部写给孩子和家长的教育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美国原住民少年小树的山间生活故事,失去双亲的小树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大山里过着清澈纯净的山间生活。作者以山涧清风般灵动的文风描绘了山野独特的景致和风貌,故事不曲折、不离奇,但很温馨。
5 e$ Y- i' I1 Y4 R+ K+ q5 V( F: s# l& j0 g4 \
  我觉得小树的爷爷在给他讲述自然的法则时,告诉他不要干预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接近了我们所说的“天地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此书会让我们重新睁大一双充满童趣的眼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感恩,学会与人分享。1 n1 t9 U: [% U& S5 R

( i" Y2 m" c+ p  很遗憾找不到书籍的在线阅读地址,我是在图书馆里站着浏览这本书的。作者文笔清新流畅,想必英文版会很好看,可惜也找不到在线阅读的地址。好在本书已被拍成电影,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找来看看。' P& o7 v3 \0 Z. i* M$ x+ o
$ [& ], y- R* b, h  B3 M8 z
  摘抄一段可以找到的书本原文吧:9 j" f+ V! |: c+ v" h$ u
6 m( L2 P+ P( j% w, {
  某一天,爷爷和小树不得不在山间过夜。“多亏月亮的帮忙,我们才能欣赏到这绵延一百多英里长的山脉。月光雕塑出它们凹凸有致的身段,在山谷里烘托出深紫色的阴影。……有一团小小的雾从山的尽头驶了出来,那条银色小舟撞上了另一团雾气,它们逐渐融合在一起……爷爷说,这些雾仿佛有生命一样。”( a1 E2 v% T3 g8 \  C
2 g; D% @% U, O. ~4 l: k6 }
  
发表于 2008-3-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H& c9 n$ t2 ]5 Y$ D  i
[点击查看原图]1 o% S2 u$ U7 D* [0 t! n

1 z. c+ V( G# G8 G  书评篇名(点击阅读书评原文):可爱的含羞草
1 [+ L* ^3 O% l2 L
8 F: w% `! _8 B3 e/ W% v5 f8 A0 @  书评者:羽翎
0 q5 j) R4 |0 L9 ?( b% w$ D' H! h: j7 ?% t5 W7 H# S% ?* G
  书名:《含羞草》,作者:安达充
! v" `: m9 J1 ?+ a; V3 w
% Y  o) x3 u8 ^: B  
, b# Q. P$ A8 h( n0 f0 I4 o3 D) M[点击查看原图]9 Z1 g, I  k% k' \1 s

  @: ~/ v2 P  O) A0 D: p  羽翎书评摘录:
8 M! `" j2 L7 v8 z. p4 Y8 C; M! H7 D3 t* E: y' U
  在机器人,太空人,妖精,神魔的漫画时代,安达充清新健康,自然纯真的作品令人舒服无比。《含羞草》是他早期的作品。
- I8 X1 f5 n( A3 W) u
, |. W8 U% b1 U' O! ^  中里美夏是麻丘高等学校垒球队的学生,她被三个男孩子门松直人,秋叶习,山樱监悟追求着,正处于爱情的十字路口......( q, T/ N4 I, t8 ?1 ]
0 i7 O2 d  Y& Q- O& i$ {5 f! k
  美夏的选择是漫画的结尾卷,虽然没有明说,只是结业典礼的一早,美夏自言自语说:“从东京往南,坐七个小时的小船,就可以看到开满杜鹃的美原岛,我或许以后会住在那个小岛。”而学校的大新闻是,山樱老师调任到离东京很远的一个小岛了。1 Q! |3 ^# V/ V$ m$ s
5 j  O) [: `$ |) a7 [6 G* V
  漫画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小插曲,在XX页上写着:在这一样一张长361MM宽257MM的白纸上,奉献上所有青春的漫画家作品。XX页是作者在激流拍打的岩石上,大声地呐喊,“把青春还给我。”1 I8 Y# s+ d! K+ H

' M1 P1 a  M8 r( B9 V  看多了漫画,连我也忍不住想大声叫喊:“把青春还给我!”
: H, Y3 c8 g, v1 v3 |' \# x# L+ ]; \. i  `3 I6 ?0 V, F$ y& E
   ( p% P6 S0 P) j
[点击查看原图]6 H( S, Q) m  Q0 r* Q& _9 K( `: ?
9 [( ?1 ]1 L$ R7 o, R, `
  雅兰点评:
1 ^8 d- G( V; K+ I, O5 L% m/ Q& u; @# O: J0 }
  非常感谢羽翎给我们带来的充满天真、童真、率真的一本书!!
- S! \, l3 S4 L# ?3 ^
' M4 b3 z0 f7 C8 T7 y* |  这样的书,不必再作太多点评了。只要还保留着一颗喜欢看动画的童心,生活就一定是湿润和灵动的。5 E3 v/ y8 r* e. O9 Z3 X

4 L8 Q5 ~) F1 ?3 W  我也很喜欢看动画,几乎囊括所有的动画片,《柯南》、《叮当猫》、《棋魂》、《狮子王》……不过我比较喜欢看影视版的动画片,动感比较强,画面也很漂亮,哈哈。7 z4 i, c  i  S5 ]- A1 O- I. r
1 C8 Q8 y5 O  L+ s, c  t
  
( p5 o, y7 {' u& ~[点击查看原图]
: L  q' @$ ^6 I" M4 b# K7 s2 L
4 a& \- E& Y/ y6 n"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sitemap|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UG网-UG技术论坛-青华数控模具培训学校 ( 粤ICP备15108561号 )

GMT+8, 2025-2-5 07:52 , Processed in 0.0949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