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Design2009在继承原有各版本优势技术的同时,在实体、曲面、钣金、工程图等方面均加强或新增许多功用。本文将对ThinkDesign2009的新功用及ThinkDesign的局部传统优势技术停止扼要的引见。 2 F& y3 \6 I: f
一、框架! d' D$ h4 N/ |4 @& A) Z# B0 g& y
“框架”是ThinkDesign2009新增的一个功用,它将帮您快速的完成框架类零件的创立。框架的应用大致分为两步:1)创立途径;2)添加构件。下面将经过一个实例来对框架功用停止简单引见。 (一)创立过程1、创立途径3 f+ \0 M0 z, }4 q( m1 Z
8 O! z/ z# l) V1 w5 J3 k9 I创立途径是创立框架类产品的第一步骤。途径即框架类产品的笼统构造,表现为多条相连或相交的直线段。这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快速勾勒空间构造的方法,而不用过多的思索构成框架的细致材料。在ThinkDesign2009中,可以在“3D草图”环境下,快速的完成三维途径的创立,图1-1便是在该环境下绘制空间轮廓,它代表了框架的空间构造。3 D; J0 r( f* o$ O g% d
1 C/ K8 `: ~$ y5 e 3 `/ n; _$ w; l4 B
- N/ N; x! E- O% l# ]5 G5 `
图 1-1
- U5 a) h# Y7 ]8 B# x" i k
1 R! h3 i; \- ` U2、添加构件
/ q2 ^1 V+ z: w( x创立完途径后,执行菜单命令“插入”/“框架”/“构件”命令,或单击框架工具栏上的 按钮,并可启动“构件”命令,此时在图形区的左上角将呈现如图1-2所示的命令选项列表。在该列表中可以完成框架构件的一切设计。
+ a2 G4 I" \: _* V8 @" I- \# v9 Z! |0 C# Z/ K

2 c4 u g t; o" O8 q* i3 q( ~$ p! i1 l' N% m) w/ O/ X4 G' ?$ v, }$ U
图1-2
& u! t* J" A/ o c" X
7 p( A0 _% `8 p7 }$ D- L选择图1中上部四条边作为第一个途径,在该途径上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构件。翻开“直线”/“截面”下拉列表,可看见ThinkDesign2009提供了许多预置构件,如图1-3所示。选择“Rectangular Tube”我们将添加一矩形截面管材。
# H, `2 u0 t |
2 W y6 g. _# S# M
; J d% P. Q. M3 }1 U* u( k2 I8 z4 Z9 I9 i; ]* o
图1-3
2 [8 S& \9 ?& e
% i8 i. f& Z3 U1 r- E单击“截面”选项前的“+”号,系统将弹出如图1-4所示构件规格列表,系统将列出一切可用构件规格。本例选择“100x60x4”项。
% G: ~& g2 s/ p& I# Z5 v/ k* Y 
' F2 |% t2 v- A* ?) M图1-4
7 i$ c) w$ d! n5 \; C( R/ B9 r# F& [; T! a3 p& G; r; f% p
此时,构件的预览会显现在选定的途径上,如图1-5所示。
, f) G( @, ` f; P9 A; |( N+ W * S% Y# J& U. N3 u# \, y% }
图1-51 z/ ^1 Q0 H" s/ L9 x( U& C) A
' p* o2 u0 P7 |2 X$ ]2 M, ]4 a8 N' [
在图1-6中,可以看到在构件的端面有许多对齐的锚点,可以选择相应的锚点到途径上,本例当选择中间锚点与途径对齐。同时,在构件的端面还显现一条橙色的弧线,拖拽该弧线可以调整型材的放置姿态,本例中将放置角度设置为14°。
4 y9 ~6 k# i8 n' |3 G 3 [. L1 m u7 ?9 G, m j" g
图1-6
4 B- I& U* b; C0 s( ?2 R& E1 _/ A3 }, q% r
翻开“更多选项”/“衔接类型”列表。如图1-7所示,系统给出了构件的3种衔接方式,选择某品种型,相应的预览会显现在模型的预览上。
5 Q; \- n8 P: `, f, d7 O0 Z n; [( O. H
% W* D% c7 N* V3 i* S* ?6 j8 P图1-78 k8 Y2 c. D1 ]: Y6 }
5 p) j% Y4 r6 }! Y T三种衔接类型的图形说明可见表1-1. 表1-1 * o4 g" ?# u4 ^+ S- ]/ @
本例当选择“斜接”。勾选“更多选项”下“插入组件”选项(如图1-8所示),构成框架的每个构件将以“零件”状态存在。假设不勾选该选项,每个构件将以“特征”状态存在。
. n$ z) S+ f N @5 s9 a
- r( e. x2 g6 j& K& S图1-8. u: D6 Y7 q6 R+ H
8 X8 |/ ^7 M' }6 m n0 q
单击应用按钮 ,此时模型如图1-9所示。3 x$ u- m0 p Z& r! r

( B3 }( J3 {) `( d3 N图1-9
8 s/ i8 n, h; t& o& _! Q8 o. F4 f7 d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可在底部添加一个“工”字截面的构件,衔接类型仍然选择“斜接”,完成后的模型如图1-10所示。, ?' a- m& W5 ]9 k' X; [
. K- e1 c3 |. h( R5 E
* e ?# M7 o1 j
图1-10
( D0 ?7 j* U+ n# N! w N. G7 C. \+ {, y7 Q, k* ~
最后,我们将给链接上下框架的立柱添加构件。这次我们选择“圆管”作为构件,圆管规格为“42.4x3.2”,衔接类型选择“第一面”或“全部面”。完成后模型如图1-11所示。
0 R7 c0 O5 C$ S& u( V ' N; C* h' M% G
图1-11" C9 t2 E8 e9 k: o. G2 R$ n
" I* C3 F+ _* x4 S/ u! b2 a& T4 l( e此时每个立柱的上下端面已被系统自动切除,如图1-12所示。关于完成后的框架,仍可经过“修正框架构件”命令重新定义。其过程与添加构件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2 q- @% E% @* v: X$ a/ v+ ?& _ 
! W0 X1 o+ ^. q7 D# g图1-12 (二)小结从以上的建模过程中不难看出,ThinkDesign2009的框架功用具备以下特性: - 具备丰厚的构件库(用户也可以对其自定义);
- 可按选择的衔接类型,自动创立接头方式;
- 同一框架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构件。
7 r) A; R; ^5 y, ~; B! }- Y/ D% G7 I/ n- Z
别离ThinkDesign的“智能对象”功用,框架功用特别适用于钢构造件、框架类工装以及其它桁架类产品的设计。 二、智能对象& e5 z& T6 z" O1 t0 L' d
智能对象是ThinkDesign的传统技术亮点,ThinkDesign2009继承了该技术优势。由于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这里有必要向读者引见一下。智能对象是ThinkDesign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它可极大的防止反复劳动、进步工作效率。下面仍然一个实例对智能对象停止一下引见。 (一)应用引见图2-1所示为某一产品的掩盖件。思索到安装,在其内部要添加一些衔接构造。现已完成了衔接柱的外形轮廓,我们的任务是完成全部衔接柱的完好的构造设计。
4 m4 T. Z4 l8 X# d: Y7 A
4 {9 H1 f9 }5 F4 F图2-1
; \1 t0 e/ d O$ l$ m
8 S+ a& x# @/ c7 |# e如图2-2所示,一个衔接柱的常规建模过程大致分为三步:1)创立拉伸实体;2)添加拔模斜度;3)添加衔接孔特征。关于任何一种掩盖件来说,类似的衔接构造的都不会只需一个,假设每个衔接柱都按照上面的方法创立,显然有些单调和费事。设计师们喜欢的是有应战性的、创造性的工作。有没有方法使得以上构造的创立变得简单呢?智能对象可以做得到。
- W2 ^5 x9 }' M# A6 u" R
- {8 e' b( K: u2 h图2-24 l- ^1 K) X3 x% ?9 p% ^) U
& e, Q1 W, n+ c) Z! n5 O& G+ a
图2-3显现的是ThinkDesign的智能对象库(位于图形区的下部)。在这里系统预置了好多常用构造,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定义新的智能对象。我已事前定义好了一个创立衔接柱的智能对象(图2-3中圈起的局部)。运用时,只需将其拖拽到图形区的相应轮廓上即可。
`5 s; ?. z- j Z$ U. n. [- [ 7 {' v* C0 @. s' u+ T, }' r
图2-34 H6 K, j0 c3 c
- ^4 |+ k% z8 x9 }, J图2-4显现的是完成后的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到,一切衔接柱的外形并不相同,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加一个半圆形的。而一切这些构造的创立用的却是同一个智能对象,这就是智能对象[url=]与其它[/url]CAD软件类似功用的鲜明区别之一:自动顺应轮廓外形。9 B' U* s; S9 H- R
/ @9 C. x9 y) ^- o# e# f, @2 g$ A9 G
图2-4
. D6 X1 O; l$ C, d/ {
. ^) v: W) A- T* Z+ E5 l以上看到的是应用智能对象创立特征的一个实例。而理论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特征、零件、装配体,四个层面的对象都可定义成智能对象。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简单引见一下装配构造的智能对象的应用。图2-5所示的为一个简单的钻模,现只剩下最后一步:可换钻套的添加未完成。下面要做的完成可换钻套的设计。
& ?0 W, L: J! f
( K" o* K0 N( N- L* |. _ # E+ j2 V3 X" L
) n0 }& u6 H- ?# Q
图2-5+ y) H4 [3 I" B" [/ h
$ y" V/ J. ?+ ^) t( j/ m在图2-6所示的智能对象库中,已事前定义好一个可换钻套的构造,它由一个可换钻套及一个螺钉组成,是一个典型的装配构造。下面便可将其直接拖拽到图形区中相应位置,只需选择放置面及放置点即可,如图2-7所示。
% R1 g5 N# }- Q' n' x: W+ Z2 `& N ' W3 T" t) i2 |! E
' r& g4 I, G! S4 V0 H, s1 B
图2-6
& X6 u- H) f. P$ b# H0 W4 \8 R5 a6 c8 u% n; v: I0 i" z0 U/ a
1 \6 ?, \; |0 z
图2-7
Z6 B. n, E* }5 }$ y* r( f8 Q2 `' E: ~. K& k
图2-8所示的为完成后的效果,已在钻模顶板上完成的一个可换钻套及一个螺钉的添加。将其躲藏掉,可看到在顶板上相应的光孔及螺纹孔也创立出来了。
0 A& }% D/ f% O8 e) M ! j: t6 V; _. X2 a
1 J9 D% Q, d$ U3 @( o& _ u
图2-8# [7 @1 {. V4 T8 L$ g7 D: u
+ P6 c- B- i" A& N1 L( Y C. O * ^7 E1 g" K0 \ _
- F% V Y _" u7 }4 c" [# [图2-9 (二)小结与其它CAD软件类似功用相比,智能对象具有以下连个鲜明的特性: - 自动顺应轮廓外形;
- 可以是草图、特征、零件及装配构造。1 @# g9 f# {% t) b6 J
智能对象的应用可以1)极大的防止反复劳动、进步工作效率;2)共享劳动成果;3)制定公司的内部标准等。7 q0 ]1 L, A* T0 c/ l# q
三、交互建模技术
! J' ?" }$ Z4 e交互建模技术是ThinkDesign2006便发布的功用,由于其宏大的应用价值,这里无妨向读者停止一下简单的引见。交互建模技术或简称为ISM技术,是think3公司针对以往中间格式的无参模型无法修正的问题而推出的。它的推出解除了历史特征对重建模型的限制。 (一)应用引见图3-1所示为某个铸造车间从上游厂商得到的一个中间格式的模型。该模型的产生是由于两家CAD系统的不同,而不得已停止的转换;或者是上游厂家出于技术失密的目的成心停止了去参处置。4 P! U/ G$ R- O! v% V E

4 s1 Q( ]9 r1 l1 D1 Z图3-1
& P9 S# q" _& p* P: `3 e F: d
5 m6 ?+ u5 d3 n! G普通来说,由于不能对其停止有效处置,这种中间格式的模型对消费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而ISM技术,由于打破了历史特征对重建模型的限制,因此可以处置这种无参模型。下面行将引见的便是对铸件停止构造简化的实例。' M9 N) [" f" ~# O2 W
出于简化工艺的目的,现预对模型下部的加强筋构造(图3-1中被圈起的局部)停止简化处置。 - 删除底台% D% }9 g; e# w2 j1 h
启动ISM的“移除面”命令,选择铸件下部的底台,单击“应用”按钮,便完成了第一小任务,整个过程及处置前后的变化如图3-2所示。这里运用“移除面”命令删除了一个已有的的构造特征。' H, B. T3 B: G! R/ S
6 \4 b8 U, r$ j4 b图3-24 n" m/ S) R% j4 E5 H; W
, A6 n2 L0 {* K& ]# K8 h9 T
2)删除圆角
" E( w9 J4 d. t# ^/ _" i( v5 v* A: ~; l9 o( d" e ^
仍运用“移除面”命令,删除立筋的两侧圆角。整个过程及处置前后的变化如图3-3所示。
8 n% r/ i: ~" G : E/ c- ` I) |" w1 N& I
图3-3: [+ v5 s% r: T# _ V
! F4 B4 e& q2 u. g. t. N- C1 }" x! j/ C
3)加厚立筋
4 l0 ^2 J; H4 _/ G6 |, N
7 z6 K. [4 N# x! u" C! _思索到保证铸件下部的强度,运用“偏移面”命令增加加强筋的厚度。整个过程及处置前后的变化如图3-4所示,这便完成了对一个原有特征的修正。0 M( ^$ K1 A$ C( z$ g/ R
% _0 V) c3 r( ]2 n% X4 s
图3-4
- w9 i) U* A. W3 k5 N( n- m' H; \; @! g' r* e9 M' l# o
4)添加圆角, ~ ? {! n( a
; _2 X5 ?' v' s0 S1 A启动实体建模命令“倒圆角”,选择立筋的两侧棱线,重新添加圆角特征。整个过程及处置前后的变化如图3-5所示,这便完成了对一个新特征的添加。, X! X2 Z4 {" T+ x

, t4 [& X5 A `. l: G! t* m图3-53 e4 Z! r1 g! I+ a
9 ~ F/ V2 w- R$ c+ }以上便展现了运用ISM技术,删除、修正旧特征,运用实体命令添加新特征的过程。关于ISM技术的处置过程,在ThinkDesign的历史树中是有记载的(如图3-6所示),关于不满意的中央仍然可以停止重新定义。9 i0 H$ L- C2 J% }% Y
8 F4 X }" C8 I( v
图3-6% [, L. _. c5 B
' R0 T; z: Z3 M& A& }最后,需求指出的是ISM技术固然是针对无参模型提出的,但理论上,它也可应用于ThinkDesign本生的有历史特征的有参模型。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细致引见。 (二)小结ISM技术既可以用于无参模型的修正也可以用于有参模型的处置。它的提出处理了: - 无参模型由于导入的文件缺少历史特征而无法修正的问题;
- 关于有参模型,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零件的建模过程,更不用担忧尺寸修正惹起的不良结果。! l# L; `) n+ j; ]8 t9 P; S
ISM技术极大的加强设计的创造力和产出。
! h' X; j" P4 |: D. Z4 F/ A# Z5 k1 g5 n& Z4 H2 w q5 L
总结) [3 ~* u" U9 v e
( b- H* b0 \. nThinkDesign2009作为ThinkDesign的最新版本,继承了ThinkDesign原有各版本的优势技术,同时还不时针对世界各地的用户、特别是中国用户的需求停止了大量的改良工作。随着ThinkDesign的不时开展,它必将不时推出反动性的建模技术、越来越贴近中国用户的运用需求,从而辅佐中国企业不时开展、创新。 + M- J3 u# [, N% U( @2 j.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