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_ENGINEER野火3.0中文版基础零件设计 下 林清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页数:411 ISBN:7121031930
0 j( k( h( ~0 h) J8 w- d
2 E! U5 t0 q; `0 T8 O内容简介5 X4 ^ D3 w: @' i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如何使用Pro/ENGINEER(简称Pro/E)野火3.0设计简易的机械和电子零件的三维几何造型,适用于Pro/E初学者,不需要具备AutoCAD的基础,只需要具备粗浅的工程图知识即可。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基准点的建立、三维曲面设计的基本概念、三维曲线及曲面的建立、三维曲线及曲面的编辑、三维曲面设计实例、三维零件设计实例、零件设计变更、零件设计失败的处理、二维工程图制作的基本操作、零件设计的其他功能(如关系式与零件族表的建立、零件工程信息的设定、文件的转换、零件的打印等)。在讲述上,本书着重讲解Pro/E野火3.0使用时的“逻辑思考”,让读者从 本书了解Pro/E 三维零件设计的理念,而不只是局限于命令的位置和命令的操作。书中提供了相当多的零件设计范例,使读者能从实例中培养实际设计的能力。本书所附光盘内容为书中范例原文件和作者亲自以Pro/E野火3.0中文版逐步示范及解说书中所有范例详细操作过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6 ^1 O: T- @3 Y. {, D! a: H8 B! Q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或高职高专“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基础教科书,对于已经具备Pro/E基础知识的读者,也可以把它作为范例练习用书。
) e1 [$ ?) m( Z, [' A/ K2 _; a+ j1 创建曲面特征 1
8 z- ?+ d6 Z* @1 u1.1 曲面的基本概念 26 X" W3 _6 J1 |- B2 Q- e6 J
1.2 基准点的创建 3" Y" B, x9 i. Y1 ^, Z
1.3 曲线的创建 13. N0 r% `' O+ f' ]* O$ h- J
1.3.1 绘制二维曲线 135 M! l; N. Q# ?5 m* v6 L8 s4 t; U( j
1.3.2 通过点创建曲线 13( A6 i3 E2 W& R2 E0 `! ]( @
1.3.3 由文件创建曲线 21
3 U' C9 S: g6 t$ ]1.3.4 使用剖面来创建曲线 304 ~3 p! t$ J* w: ^
1.3.5 以方程式创建曲线 32
5 u& \8 a$ U. U, Z7 H! A& ~1.4 曲线的编辑 35
, o! ]+ U& B6 _1.4.1 复制现有的线条 35
$ ?0 h. `7 _" ]1 d+ t1.4.2 将曲线平移或旋转 363 K6 S6 i- c. |* b( b4 [$ ~$ j# ]
1.4.3 将曲线镜像 37
$ R% E: t% b% S: w6 Y' d$ r1.4.4 对曲线进行修剪 38* `7 w) e5 E* R' j! f, I* ~
1.4.5 求取两个曲面的交线 39: K5 ?7 p( j* l
1.4.6 将线条进行投影 441 O* L4 N+ `1 W8 a' u
1.4.7 对线条进行包络 50- f$ M; a, ]. x( k$ Q! Z* o; V
1.4.8 将线条进行偏移 55
0 C S& V) S1 L9 \& |! x4 h( s; g1.5 曲面的创建 66 h8 q0 d& ^0 [% P; k7 S
1.5.1 以拉伸的方式创建曲面 66* L) w( O) Q4 J- M& d
1.5.2 以旋转的方式创建曲面 71* h- A& D0 R, g9 v; \
1.5.3 以扫描的方式创建曲面 74& a4 A6 b, E+ ?( d, T1 I9 O
1.5.4 以混合的方式创建曲面 80
6 ]# U& a. }& E7 s X. D5 S1.6 曲面的编辑 86
. E9 _# r9 X5 Y6 g1.6.1 复制实体上或曲面上的面 86$ V# @6 M$ C, h$ B6 [, h4 R) w
1.6.2 将曲面偏移 88
. {- g! t% T3 |1 ]1.6.3 以填充的方式做平面型的曲面 91
4 y. d: U5 c9 B1.6.4 将两个曲面合并 944 @( {, d& e! w6 w" @
1.6.5 对曲面进行修剪 1020 n( o; s- a- B2 G
1.6.6 将曲面延伸 112
# e% W9 L4 v& ]% I& _ L- J1.6.7 将曲面镜像 1229 T8 H0 U- }" U- X3 Y) D; o$ ^8 j$ w
1.6.8 将曲面平移或旋转 124
. V% _; z$ P) G4 B3 R1.7 曲面设计综合范例 131' A; }, ^% r9 a/ r1 z
1.8 作业 154
: n0 n1 t" V7 a# `2 零件设计应用实例 1571 a2 m+ N7 ~0 [
2.1 车架设计 158. j5 `; y% s6 M: G
2.2 笔筒设计 167# t8 d1 P4 \8 O* e1 p- Q# {
2.3 作业 183
: x) Z- N. T2 t- T0 |3 零件设计变更 185* H X( b: `& ], a5 P
3.1 特征之间的父子关系 186
7 s$ p1 K: U( M* k+ N' u% _3.2 编辑特征的参照 188
0 u. |) x; ^" B. s" r3 P2 \* i3.3 编辑特征的定义 198, G7 G' ]$ Z3 Y9 H! q5 q) w8 T3 c
3.4 调整特征的顺序 2103 {4 j, ?! w/ Q+ ]: g7 z! L% X8 u
3.5 零件设计变更—范例1 213) k- v& [' U* r6 U3 F9 g8 ?
3.6 零件设计变更—范例2 216% G0 G$ D0 h8 b& v: K# g, W
3.7 特征的隐含 223
7 x$ F) j$ ]) C0 q0 |! L; L! y3.8 内插特征 228
; v; |/ }0 M) t! n3.9 零件设计变更—范例3 234
: W y. t, p; L, W& W3.10 作业 247
+ d# R% n6 H8 \& q- Q7 p4 特征建构失败的处理 253
# i: o1 w7 V- f! X+ ~0 v8 w+ f! Z4.1 特征建构失败处理的命令菜单 254- X1 e* }$ b) s0 |
4.2 快速修复的范例 255
/ r& N# N6 M: W( U0 V6 T4.3 修复模型的范例 266
% q6 ]" m N8 K4 S8 B3 d I- G! z$ ~# A4.4 作业 271" |: ^6 A5 r j/ x% X
5 零件设计的其他功能 273
( S. @" l6 L: _% O5.1 创建关系式 274
6 m; ]" {. W3 }* q7 p; ]5.2 创建零件族表 290
3 A7 c5 U& p: m* r& N5.3 设置工程资料 296
0 `) W' C8 E6 A( ?! m" }- x5.4 预览零件的信息 310
9 `$ Y9 c3 U H) N5.5 创建关系式 316 n# y" `% h$ A6 n4 f) A: C8 n
5.5.1 测量几何资料 3172 ]0 a5 z0 e9 L0 p \; g
5.5.2 分析模型的特性 318/ i( n+ n" D% r
5.5.3 分析几何的特性 319
+ K& F4 k8 N+ M5.5.4 零组件分析的范例 321
/ K% T/ ?; [4 J [/ E9 ?5.6 模型树的使用 3296 E {+ d$ j D- T/ z
5.7 文件的转换 3335 E9 |% b" ?7 Q' W4 O- _1 Q
5.7.1 文件的输入 3338 d( |. e! l4 D4 q3 `0 I
5.7.2 文件的输出 333: ? o# `8 Q1 \% e) H( Z/ [8 a- y' j
5.7.3 文件转换的范例 336' ?5 ?$ u: P2 k; g! j( k: N9 C8 w; b
5.8 零件的打印 343# B; d) [4 N! O0 G
5.9 作业 345
7 F! p+ L4 F0 x! k$ B! a" b6 工程图制作的基本操作 349( i7 Z- m; a- }. W# C
6.1 产生三视图的基本步骤 350
+ Q5 Z+ w# s# \1 d7 @6.2 产生三视图的范例 359
5 }/ Y2 V! U$ p; L6.3 编辑三视图 362
: I4 y) k( ~" o7 l6.4 编辑三视图的范例 367, [) n5 G8 ] A$ M+ C% Q8 |8 C9 @: W
6.5 尺寸及注释 369
" }3 O! {5 |% r$ h8 i5 [5 _; B6.6 标注尺寸的范例 375
{4 T" Y$ ^5 F3 `; u( V" {6.7 产生剖面图 383# U; l. T5 r3 X/ S" A3 y
6.8 产生剖面图的范例 385! {$ g2 @( a6 g: P: `
6.9 产生辅助视图及局部详图 394! o$ @) ^. D2 d2 f5 v7 A! T' g
6.10 产生辅助视图及局部详图的范例 395
" g0 u4 H$ q6 D; [6.11 设置工程图为公制单位 399
) Y& s) t# n6 K) m0 ^/ V7 e6.12 作业 407, _, u# ^0 V5 \& ] s0 a x
|
|